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习先进经验 创建文明社区
强化社区阵地建设 破解城区党建难题
开展集中行动 捣毁传销窝点
经三路黄河路交叉口 西向东车道向北平移
全面推行营改增让企业得到实惠
2017年春运落下帷幕
省医推行预住院模式 入院常规检查提前做
我省道路水路春运 客流约1.4亿人次
全国春运大数据
黄山旅游推介会 昨日在我市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强化社区阵地建设 破解城区党建难题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杨春晓 蔚光勋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核心在服务,重点在建设,根本在群众满意。中原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党建阵地建设,构建党员交流服务平台,以优质服务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让群众共享到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一号工程” 巩固党建阵地

中原区是郑州市的老工业区,原有的114个社区,破产转型企业社区就有35个,混合型社区51个。社区综合用房条件普遍较差,有36个社区用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10个社区用房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4个社区用房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社区办公用房不足,设施简陋、配套差也影响了党建活动的开展,一些基层社区“无阵地开展基层党建、无用房开展为民服务、无设施开展文体活动”的“三无”情况,也影响了社区功能有效发挥,群众反映强烈。

为解决长期以来的社区办公用房不足、基层党建阵地匮乏的问题。中原区将社区党建工作列为区委“一号工程”,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财政保障、社区整合、场地建设4个工作组,分别由分管区领导担任工作组长。建立了每周汇报、每月例会、每季观摩、巡回督导、定期通报等制度。

为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中原区委书记王万鹏带队赴长春考察学习,中原区委组织部长和常务副区长带领各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相关区直委局负责同志深入长春、长沙的社区考察。中原区委常委会7次专题研究社区建设事宜。中原区委组织部先后4次到市委党校、省委党校、全国党建研究会等单位,面对面请教专家学者,寻求社区建设的权威支持。

同时, 中原区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鼓励引导街道、局委将资源向社区倾斜,人员力量向社区集中。2015年,中原区委、区政府一次性拿出500万元,对荣获第一批社区党建先进单位的5个街道进行表彰奖励。中原区财政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一次性投入资金2200万元,带动街道、局委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用于社区党建阵地建设。2016年,中原财政列支党建经费1100万元、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533万元,确保每个社区党建经费不低于5万元、工作经费不低于2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低于20万元。充实人员力量,按照“一委一居一站”标准,建立社区工作站,承担相应政府职能。采取街道下派、居民推选、社会招聘等办法,按照社区选举法规,选强配齐社区“两委”班子。目前,全区共配备社区“两委”工作人员736人、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460人,街道下沉工作人员368人。

中原区还坚持区委牵头总抓,街道、局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别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开设绿色通道,确定了“三个优先”:优先安排部署。将社区阵地建设列入区级重点项目,与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等同安排、同部署。由组织部门牵头,财政、民政、人事、国土、规划等部门协调合作,对涉及党建阵地建设的事项优先安排,材料优先审批;区委组织部每人分包2~3个社区,定期了解建设进度,反馈情况,协调解决问题。优先划拨经费。在新建扩建党建阵地硬件设施采购所需经费上,给予优先划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优先采购配备。对社区党建阵地建设中申请采购的设备及用品的数量进行核实后,简化手续,由政府采购中心进行优先采购。

社区大整合 资源共享服务升级

由于历史原因,中原区原有社区缺乏统一规划,也存在设置混乱,大小不一,大的太大,小的过小。据记者调查,没有整合前,中原区大的社区普遍超过5000户、1万多人,而最小的社区——建设路街道纺专社区只有300多户居民。在资源配置上有的分散,有的重叠,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给社区居民带来诸多不便。

中原区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兼顾居民认同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因素,以3000~3500户(或1万人)为标准,对原有规模过大或过小,管理人口过多或过少的社区,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最终将114个社区优化整合为92个。

社区整合后,国有企事业集中的单位型社区,积极与驻区单位沟通协调,争取大力支持,实现共建共享。中原区绿东村街道电缆社区得到郑州电缆集团的支持,该集团将一处出租多年的两层楼房提供给社区使用,电缆社区党建活动阵地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门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等齐全,均免费向居民开放。中原区林山寨街道办事处农业银行社区积极与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对接,由该行提供了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4层办公用房作为社区党建阵地,实现该社区党建阵地的“脱胎换骨”。

同时,中原区还挖掘潜力,通过扩建改建提升党建阵地的服务能力。对党建阵地陈旧、硬件设施落后、有闲置资源的社区,由财政出资,按照统一标准重新设计,改建扩建,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活动阵地面积。建设路街道协作路社区将原有办公用房与其他楼院分散的用房统筹规划,重新定位,合理配置,新增面积近1000平方米。航海西路街道帝湖社区将原有空置房屋重新利用,新增面积3000多平方米。桐柏路街道馨怡家园社区,积极协调河南送变电公司将社区一层出租的门面房回收,改建后交由社区使用,新增面积700多平方米。

为保障党建阵地,中原区还对有合适房源的社区,通过财政全额出资的方式,购买使用。绿东村街道白鸽社区由绿东村街道办事处投入3000多万元,在洛河路购买近2000平方米办公用房,永久解决了社区的党建阵地问题。对不具备购买条件的社区,还采取租赁的方式,解决党建阵地不足的问题。建设路街道阳光新城社区,与业主签订了长期租赁合同,使活动阵地面积达到5100平方米。三官庙街道中原中路二社区,租赁企业冷冻仓库,投入近200万元进行改造,使活动阵地达到2600平方米。也有采用重建、新建等方式解决办公用房问题的,中原西路街道绿都城社区移走自行车库,在原地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社区用房。对已建或在建楼盘,及时跟进沟通,严格按照相关政策,促使开发商提供配套的社区办公用房。通过该种方式,桐柏路街道风和日丽社区新增面积1300平方米、正商明钻社区新增面积440平方米、城开社区新增面积1000平方米。

通过良性互动,盘活资源,也使得党建活动阵地的大幅增加,为“大工委” “大党委”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中原区借助“大工委” “大党委”机制,促进了区域内党建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及其他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党建阵地建设的浓厚氛围。两年来,该区通过“大工委” “大党委”,与辖区261个较大单位建立了良好关系,协调、盘活了80处闲置资源。

一社区一品牌 一社区一特色

在开展社区党建阵地建设工作中,中原区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施“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品牌战略,通过品牌特色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方便群众,让群众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服务。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原区92个社区党建阵地面积均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74个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31个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所有社区均具备“六室四站二栏一校一厅一场所”;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文化娱乐场所41处、区图书馆社区分馆7个、社区托老站11个、四点半课堂18处、青少年教育基地5处、残疾人康复训练室29处、志愿者服务站26个、 “两代表一委员”活动室27个。

为确保“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推进社区建设服务民生”形成长态、取得长效,中原区建立了服务群众“双十一”规范,公示了服务居民的内容、方式、流程和要求。搭建服务平台,每个社区都建立服务大厅,提供社保、就业、计生等一站式服务,将水、电、气、暖费用缴纳,物业管理等纳入服务范围。还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引入晚晴山庄、天伦家园、新家苑等专业服务机构8家,龙腾、彩虹等社工组织8个。狠抓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创新街道决策“三会三议三监督”制度,认真落实 “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社区决策各类事项1800余件。

坚持“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原则,科学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在建设中,避免千篇一律,引导街道、社区结合历史发展、居民需求、地域特点,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活动阵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绿东村街道电缆社区、棉纺路街道方圆经纬社区针对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多的特点,开辟专门场地,以“回忆历史、唤醒记忆、融入社区”为主题,建设了“厂史纪念馆”,引发了居民强烈共鸣,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关系。建设路街道阳光新城社区,针对辖区青少年和老年人较多的实际,提出了“从娃娃抓起,相伴一生,服务到老”的理念,建立青少年活动基地、引入托老机构,得到居民一致好评。秦岭路街道秦江社区结合新建小区年轻人较多的特点,引入“光合+”新思维,开展阳光“6+1”服务,理念新颖,特色明显。

中原区在规划建设中,坚持把社区活动阵地80%以上的面积用于服务居民。整合辖区志愿者力量,建立各类志愿者队伍247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208支,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530项,累计开展文化活动536场。

中原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整合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加强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着力打造一大批富有中原特色的党建品牌,为建成郑州市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加快推进 “一化四区” 努力建设 “四个中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