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71路公交周日起开通
遗落公交车上的5万元失而复得
全面推动生态造林工程
青年志愿者无偿献血
街头停车位有了“身份证”
优良天数力争190天以上
查漏补缺推进 大气污染防治
时尚“小黄车” 期待更多呵护
享受新生活 不忘故土情
免费母婴护理 培训开始报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享受新生活 不忘故土情

本报记者 裴其娟

住上设施一流的社区楼房,家家有三四套房屋出租,孩子就近免费上好学校,没事就去海南过冬天,想怀旧的时候还能到村史馆瞅瞅过去用过的农具。高新区枫杨办事处大谢村村民们这两年的日子过得让城里人都羡慕,这得益于该区扎实实施的全域城市化。

日前,记者走进高新区枫杨办事处大谢村安置小区,只见一幢幢漂亮的新楼拔地而起,小区内绿草如茵。在村第二小组组长郭新科的家中,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及壁纸、墙裙、现代化的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今年46岁的郭新科告诉记者,他家在村庄征迁改造后分到5套房子,花20万元装修了这套126平方米的房子,供一家3口人居住,其余4套全部出租,每年有租金收入7万多元,孩子就近与城里人一起上小学。“你看,他连好车都开上了!”一旁的其他村民打趣道,郭新科不好意思地收起手中的某品牌车车钥匙说:“说实在的,我以前当农民时也做一些生意,但现在的生活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

村党支部书记时和平告诉记者,2015年安置房交付使用后,每户村民平均都分到了500平方米住房,由于靠近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房子不愁租,每户基本上每年都有六七万元的房租收入。日子好起来的村民纷纷走出去看世界,今年冬天,就有村民去海南过冬。这还不算,村里通过改造还拥有了近2万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刚刚签订出租合同,很快就有每年13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到时候,村里将对村民们的暖气费给予40%的补贴。

而在村民安置房一旁,则是布置一新的大谢村村史馆:1700平方米的两层楼上,一楼收藏的农家用具应有尽有,农具类的有犁钯、独轮车、锄头,生活用具有磨盘、升、斗、草帽、大锅台等,陈设类的还有毛主席像、八仙桌、太师椅。这些如今难得一见的物件,不由得勾起了人们浓浓的乡情。“这都是村民家中原有的东西,搬进新楼后没地儿放了,扔又舍不得。”村党支部书记时和平快人快语道,为了尊重村民对过去生活的感情,在安置房建设时,专门规划建设了这幢两层楼,在一楼收藏这些农具,在二楼则布置了党建展板、先进村民事迹展板。村史馆的建设,既让村民记得住乡愁,又通过新旧生活对比,使村民感受到发展的成果,珍惜眼前的生活。

据枫杨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方鼎介绍,目前辖区村民回迁工作如火如荼。回迁后,村民不仅财产性收入大大增加,享受到村里负担医保、停车位免费等发展红利,在物质上享受到获得感,精神也从办事处开展的孝道文化、和谐邻里等活动中得到升华,正在早日融入城市新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