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经济“稳”的力量逐步增强
不会坐视不管 “野蛮人”巧取豪夺
一批新能源发电 项目上网电价确定
勇于创新加快转型 促企业美丽“蝶变”
全国公安机关去年共破获 地下钱庄重大案件380余起
保监会“两天两重罚” 尽显监管高“严”值
奋进中国的法治保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奋进中国的法治保障

(上接一版)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就能确保社会主义中国在深刻的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按下公平正义“快进键”,让人民群众在法治中国有更大获得感

世界最大的司法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在哪里?答案是:在中国。

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成为展示中国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2600多万件裁判文书,浏览量超过60亿人次,其中很大一部分浏览量来自海外。

网络化、信息化成为解决司法公开难题的“改革突破口”。

“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各项改革,而唯有以公平正义为引领的改革,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有序。”

纠正冤假错案,彰显公平正义——

“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无罪!”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里,72岁的张焕枝流下热泪。21年的坚守,她终于在这一天为儿子聂树斌迎来了这个庄严宣判。

去年前10月,全国各级法院依法宣告808人无罪。陈满案、刘吉强案、钱仁风案……一批冤错案件得到纠正,公平正义得以彰显。

问题出在哪里,改革就指向哪里。司法机关从冤假错案中深刻吸取教训,强化源头治理,健全防范机制,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新格局,落实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坚决守住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

群众身边事儿,体验公平正义——

能异地办理身份证,免去来回奔波之苦,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便利。在北京工作十年的李燕杰深有感触:“以前我曾经丢过一次身份证,要先办一张临时身份证,然后从北京回河南老家,办完证件再返回北京,来回折腾3天。”

2016年7月,启动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目前全国已累计异地办证500多万张。

居住证制度让没有就业和居住所在地户口的人找到了“家”的归属感,从此他们可以与户籍人口同样享受公共福利;一批无户口人员摘掉了“黑户”的帽子,登记上户让他们获得了光明正大的权利;治理“奇葩证明”解决了证明“要不要开”“由谁开”“怎么开”等让群众头疼的难题……

司法执法保底线,守护好公平正义——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而不是案件层层报批。”这是司法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铺开,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等改革举措顺利推出。

司法机关员额制改革稳步落地,全国85%以上的法院、检察院完成法官、检察官入额遴选,优化人员结构,促进专业化,让案件审理的质量更高,裁判更加公正。

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提高司法效率;深化律师制度改革,保障律师权利也划定律师行为“红线”,改革促进公正执法司法,对法治的保障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针对执法不规范、群众有意见,公安部门连放“大招”,改革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倒逼民警规范执法,强化执法责任追究……一点一滴的努力,执法能力不断提升。

法治的进步,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也让改革的成果惠及亿万人民。

建设法治社会,让奋进中国行稳致远

不久前,设在重庆市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敲响了揭牌以来的第一槌。最高人民法院六个巡回法庭推动审判重心下移、保障跨区划案件公正裁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

“设立巡回法庭,实现了案件管辖范围全国覆盖,拉近了最高法院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全国人大代表宋丰年说,人们有这样的强烈感受,法治中国就在我们身边。

这是我们党许下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切实得到尊重和保障。

奋力前行,打造法治文明的厚重基石——

坚持宪法核心地位,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在立法工作上当好“主心骨”,进一步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立法方式。

奋力前行,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国家——

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检察机关探索在部分公安派出所设立检察室,完善对刑侦活动监督,进一步保障人权……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到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法治国家的建设毫不懈怠。

奋力前行,打造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

让法治信仰深入人心。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继续把全民普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任务,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法治思维,知法、守法、爱法、护法,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环境逐步形成。

站在历史新起点,瞩目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们对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充满期待。

“法治领域改革要继续深化、持续推进,敢于碰硬、迎着问题上。”全国政协委员陈志列说。

“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真正了解立法、执法、司法规律,带头践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找法律’,带动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全国人大代表黄超说。

这是充满光明的图景——依照法制办事,形成法律文化,树立法治信仰,在法治精神的引领下,国家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心。

全国两会将为这一伟大征程再一次吹响号角,奋进中国的法治足音将愈加清晰有力。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