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春天的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围绕国计民生 代表畅所欲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围绕国计民生 代表畅所欲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
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
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
全国人大代表、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
全国人大代表、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明
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杨雪梅

本报讯 3月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在驻地以第一、第二、第三组联组审议形式向中外记者开放,吸引了来自境内外的50余家媒体110多名记者来到河南团采访。

路透社等6家境外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也都来到了河南团。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双创、文化、教育,以及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热点话题,河南团代表们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

对环境环保 实行容量管理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部地区形象得到很大改善,但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一方面加快对传统的改造,一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环保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年,河南不间断淘汰、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生态环保工作。张大卫建议将环境治理转为实行容量管理,运用科学手段,搞清楚每个地区环境容量多少、污染因子数量应控制在多少,把底数告知各级政府,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让各地明确环境目标,以此确保完成环保任务。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需要四个支持

“实现中国梦,中部崛起至关重要。总理报告中有两处谈及推动中部崛起。”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说。

白红战说,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将对中部崛起起到战略支点作用,将对“一带一路”推进起到节点城市的枢纽作用,将对全国新型城镇化战略起到支撑作用。下一步,郑州将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用足内力,广借外力,形成合力,加快推进。他建议国家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给予支持。

支持郑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支持国外政府和组织在郑州开设领事馆和办事处。支持郑州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享有同样的政策。支持郑州建设彰显人文特色的现代化都市。

他建议在郑州建设大遗址保护示范工程;国家文艺、文化、社科等有关部门能够把一些国际性的文化节会、国家级的文艺赛事活动多放在郑州举办。

设立相应专项基金 促农业高新技术发展

许为钢认为,河南地处我国农业各类生态区的中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的区域中心,拥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一批在农林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颇具影响力的研发、教学机构,现有不少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以及各类国家级农业研发平台,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农业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居国内外先进水平,农业领域获得国家奖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向农业渗透,河南农业各个领域高新技术也经历或正在经历技术突破,技术融合深化、技术应用等过程,逐步成为引领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对河南农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迈进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许为钢建议,由中央财政出资,在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建立相应的“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项资金”,推进农业高新技术在主战场的针对性研发和应用。

实施“文化+” 促进文化大发展

开封基于历史文化积淀,在全国率先提出以文化为基础,融合是关键,转型是目的的“文化+”理念,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在实践中,开封坚持“政府主导、 政策引导、企业主题运作”,实施了文化+旅游、文化+餐饮、文化+体育、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工业、文化+市场等十个专项计划。通过“文化+”的实施,出现了新的产业、链接、重组、融合,让开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项目、产业,转化为促进文化发展的新动力。

吉炳伟建议国家更加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参照“互联网+”的模式,大力实施“文化+”行动计划,与“互联网+”形成“双+”互动的发展优势,积蓄新的发展力量。此外,建议加大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目前,文化部已经命名包括开封在内的5批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但政策支持不是很多,建议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扩大文化产业外商准入范围,形成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出台优惠政策吸引 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每家都有孩子,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经。”毛杰代表说,作为一名来自教育战线的代表,提出了和教育相关的三条建议。

毛杰建议,国家应当出台政策,促进育人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变革,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大学校投入,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差异化发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对学校开放,逐步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不断加大学生自主选择的力度,促使学生全面加特长的发展,真正实现从提分走向育人,从补短的教育走向扬长的教育,促进学生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

她最后建议,国家应出台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终身从教,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待遇。

让自主创新成为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最大撬点

景柱代表说:“我们不缺产品,但缺好产品;我们不缺制造,但缺好制造;我们不缺企业,但缺自主创新的品牌企业。”他建议,我们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手段,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不再“为了生产而生产”,而要以品质和效率为目的,“生产、文化、生态”三重唱。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一场体制改革,而非“供给侧结构调整”。“要完胜这场改革,必须立足要素、产业和制度三个层面,制定改革时序,并让自主创新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撬点。”他建议说。

景柱表示,目前,“河南牌”自主创新正在“技术立省、产业富省、品牌兴省”。

传承历史优秀文化 向“文化高地”进军

“河南是华夏历史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河南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杨丽萍说。

目前,河南制定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文件,促成了河南文化发展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政策框架基本确立,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等方面,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政策支持、保障措施,使河南文化的发展在向“文化高地”的进军中有了方向遵循,有了重点突出。

目前,开封围绕历史名城的打造,着力提升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形象。洛阳博物馆群的建立,再现了千年古都文化传承。郑州从2017年到2020年规划了75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今年城市中心的17处已经动工建设。

文化体系的传承,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原的田野上。

落实网络强国战略 建设网络经济强省

魏明说,河南初步具备全面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建设网络经济强省的良好条件。围绕网络经济强省建设,全力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在我省的扎实落地,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重点要突出“三个狠抓”:第一,狠抓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网络经济强省基础。第二,狠抓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建设应用新业态,促进数字经济新发展。第三,狠抓客户信息和网络安全管理,打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技术标准和保障体系,形成“监控、防护、溯源”三位一体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魏明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大对河南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扶持力度。二是建议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三是建议推动FDD混合组网在河南农村及高铁沿线试验网的建设。四是建议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加大通信信息诈骗打击力度。

建议实施扶持中西部职教 和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行动

杨雪梅在发言中说,作为一名民办教育工作者,就加快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谈提几点建议。

杨雪梅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尽快修订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的职责。建立健全工匠精神的引领机制,探索现代学徒制度等。二是采取措施,推动民办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加大对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执行力度,让非盈利民办学校切实享受到法律规定的权益,提升民办教育的竞争力。三是实施扶持中西部职教和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行动,政策倾斜,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大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政策支持,在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办学层次、人才引进等给予更多支持和优惠措施。

郑报融媒记者 裴蕾 李娜 王继兵 刘俊礼 覃岩峰 王译博 徐刚领 石闯 文 宋晔 马健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