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大国重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武汉:着力打造中部崛起增长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推进产业升级 深化改革创新 发展中坚力量 争取各方支持
武汉:着力打造中部崛起增长极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武汉独特的三镇格局
大学生参观光谷未来科技城

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 要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体现经济上的带动辐射作用,更是肩负着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上游生态修复的重担,更要承担起建设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示范作用,以及城市修复和生态修复试点的样板作用。就武汉而言,武汉位于长江流域的龙身,承担长江流域重要水道,如果武汉沿江的生态遭到破坏将极大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和环境调节功能。同样,郑州地处黄河流域关键位置,距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很近,生态保护非常重要。

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是特大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武汉、郑州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武汉、郑州等生态本底资源丰富,政府部门要以对城市负责的态度,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加快将武汉、郑州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明确武汉、郑州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全域空间开发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石文先:

借力国家政策势能 资源互补携手并进

武汉、郑州、成都同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引领功能。如何借力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势能,实现三个城市之间“1+1+1>3”的命题,不仅是三城自身发展的时代命题,更是党中央赋予的时代重任。

充分释放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红利,三城联袂决不能是短期的“应景之作”,必须以开放的胸怀,以“恒久远”的想法, “好高”但又不“骛远”,通过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互补,实现携手并进的最终目的。

要实现四城协同共振,必须在发展环境、产业制度、利益分配上实现均等、趋同;必须通过实打实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具有开创性的创新集成发展空间,聚合发展动能。

一是要强化区域政策协调。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达成平等、开放,具有互联互通性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大力促进四城之间的人文和经济交流。

二是要营造“共生”发展格局。三城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良好的互补优势,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程度,营造良好的“共生”格局。

三是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项目。三城应共同打造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产业项目,不断增强三城之间的融合程度。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一座城市的发展使命,体现的是国家的战略布局。从国家战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等,都以武汉为聚焦中心,而中部崛起需要一个增长极。

从地区发展要求方面,武汉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以武汉为中心,周边大概1000公里,北到北京,东到上海,南到广州,西到成都、重庆,都在1000公里之内,这些地方都是中国经济的主战场。在长江和京广大动脉的交叉点上,天然地位只有武汉。

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怎么建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城市的发展使命,具有引领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作用。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武汉将从推进产业升级、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中坚力量、争取各方支持四个方面着力。

推进产业升级。两个月前,代表我国存储芯片进行全球竞争的长江存储公司,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动工。此前一个月,工信部与湖北省签订合作框架,自动驾驶“智慧小镇”在武汉开发区落地。在“经济寒冬”论调不断的2016年冬日,武汉新兴产业“热力喷涌”,引人瞩目:我国首个商用量子通信城域网在武汉布局,建设8年的光谷生物城企业总收入迈过千亿大关,中央媒体“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聚焦武汉。武汉被舆论称为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

深化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方面,武汉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新型城镇化试点等国家战略,在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城乡统筹、政府管理等领域先行先试,努力使改革创新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

发展中坚力量。在武汉,为城市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中坚力量,当属以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等为主要代表的几个功能区,它们不仅坚守工业倍增主战场,更咬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前沿。据初步统计,东湖高新区最近5年来,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14个,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2015年跨越万亿大关,较2010年的2926亿元,足足翻了三番有余。而武汉开发区,作为我国汽车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撑起全市1/4,有力充当起武汉市经济增长主引擎。按照新一届市委的构想,未来武汉将进一步支持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及产业创新等基地,推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武汉还将超前布局量子通信、人工智能、3D打印、磁浮交通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智能家居、大纤维、通用航空等产业。另外,要实现这些构想,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通过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重点引进大型央企、中国民企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让武汉成为投资者的天堂。

立足自身,争取各方支持。实现武汉未来发展,主要还是要立足自身,向内使劲、主动作为,同时恳请国家相关部委给予大力支持。比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指导、支持武汉重大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规划建设。

他山之石

郑州

区域影响力大,首位度不断提升,不但是河南省1亿人口的核心,也影响着中原经济区1.8亿人口,经济、政治中心流向比较明显。

郑州航空港区目前也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航空货运增速连续多年保持第一。

城市充满活力。郑州不断挖掘“居中”区位红利,打造“米”字形高铁网,建设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拓展空中、陆路、网上三个向度上的“丝绸之路”,筑起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

成都

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成都还是西部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成都是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和全国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

对外开放水平高,是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城市。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量及外国政府驻蓉机构数量都遥遥领先。

《长江日报》记者 张隽玮 汪文汉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