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法) 张诗杰
纸 虚 窗
春天里的冬天
调查·考查
《王小波经典文集》
春江水暖鸭先知(国画) 徐淑荣
狗讨厌的事情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协调红军同东北军、西北军的行动,争取千百万民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在七贤庄一号院设立了“红军联络处”,在叶剑英领导下开展工作。李克农、李涛主持日常工作。这里就变成了中共半公开的办事机构。张学良将军随蒋介石去南京后,中共代表团迁驻到七贤庄一号院,周恩来、叶剑英、博古等都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

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为争取国民党共同抗日,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红军驻西安联络处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西办事处。它是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第一个公开的合法办事机构。办公地点也从一号院到三、四、七号院。林伯渠、董必武曾先后担任过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博古、吴玉章等都在这里主持和指导工作,白求恩大夫、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赴延安之前也在此居住过。1939年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在西安禁止商会卖给八路军所需物品,在办事处周围建立特务据点20多处,企图控制办事处的正常活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办事处主要工作是: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扩大统一战线,组织抗日救亡运动,输送进步青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培养壮大革命力量,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领取、采购、转运战争物资支援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办事处于1946年被迫撤回延安,结束了在西安近1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父亲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住了一个多月。因有中共豫西省委的介绍信,而且当时已是陇洛地下党总支组织委员,可以直接参加那里的活动,每天与“八办”的领导和同志们一起工作、学习、接待安排进步人士和进步青年学生,还和“八办”的同志们在大门外的田地里开荒种粮种菜。

1939年4月初,父亲身穿八路军军服,持正式军人证件通过白区,由西安用马车押送军用物资向延安进发。当时有几位四川青年男女学生也要到延安去,经办事处安排,由我父亲带队,一同前往。

当时国共合作已开始出现危机,双方已爆发了一些军事冲突,虽然国民党还不敢明目张胆阻拦,但在西北地区通往延安的几条路上,国民党千方百计刁难去延安的学生。有的进步学生竟被国民党特务暗施黑手。为了安全,父亲他们天天都要同国民党官兵周旋,经历重重艰难险阻,带领青年学生们同许多预料不到的困难做斗争。一路上经过许多关卡,父亲机智勇敢,灵活应对,他穿着八路军军服,还是排长军衔,国民党士兵都要向他行礼,每到县城的哨卡,哨兵都要问:“住不住下,过不过夜?”父亲爽快地回答:“住下,过夜!”于是顺利放行。其实不然,他们见你住下后,晚上就会去暗杀你。父亲他们经常是从县城西门进,再绕道从东门出,一路上忍饥挨饿,风餐露宿,步行一个月,于1939 年4月底到达延安,来到了毛主席身边。父亲将押送的军用物资交给了党中央工委。每当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经历,父亲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那语言、那表情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父亲到延安后,改名为宋一文,住在杨家岭中共中央组织部招待所,招待所就在组织部窑洞再向上走一个山坡的窑洞。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与经济封锁,加之陕北、华北等地区连年遭受自然灾害,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展开了大生产运动。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要求部队、机关、学校发展生产。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运动很快开展起来。这期间父亲恰在延安,他也参加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和战友们一起上山开荒、种田、砍木柴、纺花、织土布。他们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走几十里路去砍柴。有不少女战士也和他们一起上山砍柴,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父亲说他们总是让女战士走在前面,他们在后面跟着,看到她们累了就轻轻地把她们的木柴抽出几根,走着走着男同志的捆越来越大,女战士们往往给他们唱歌鼓劲,天大黑他们才顺着山路回到驻地。父亲说:他们当时上山砍的木柴 , 就是给张思德他们烧木炭用的。那种纯真的革命友情深深地震荡着我的心灵。父亲常对我说:“我那时真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穷孩子,从小失去双亲,是党培养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延安,父亲尽情享受着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他常对我说:“爸爸是个苦命的孩子,是地下党组织用党费供我上学。参加了革命,入了党,又到了延安,见到了毛主席,所以爸爸又是最幸福的人。”

1939年5月,经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查后派父亲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并担任党校三十二党支部委员。延安时期中央党校被视为“红色摇篮,革命熔炉”,是培养党的中高级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学校培养了近万名干部成为中国革命的栋梁。1937 年年初中央党校随党中央迁到延安,地址在城东桥儿沟,当时校长是李维汉。1939 年又迁到延安城北关外小沟坪的半山上,父亲正是这时来到党校,当时学员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上山伐木,进沟烧砖,扩建校舍,建了 200 多孔窑洞,100 间小青瓦房。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建成了自己的党校校园,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和父亲一起参加学习的还有豫西省委的席国光、徐波。因为他们是从白区来的共产党员,并且已经经历过几年的地下工作实践,来延安学习培训后还要回到敌占区组织领导武装斗争,所以先学习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那时陈云同志任党校校长,他常给白区去的学员们上党课,讲党史,分析“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给革命带来的危害。父亲常说他一生当中,就数延安时期最艰苦,但是心情最舒畅,精神最快乐,能时时刻刻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选自海燕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信仰的力量》,本报有删节)

6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