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藏区印象(国画) 吴永波
请女人猜谜
梨花留春白雪香
构树的精神
《花儿与歌声》
向日葵(油画) 朱勇
君子之争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君子之争

♣ 陈鲁民

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即君子没什么可争的事,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射箭比赛吧!比赛中先互相作揖、谦让,然后顺序上场,比赛完毕,又互相敬酒。这就叫君子之争,就是竞争一定要讲规则,守规矩,阳光操作,良性竞争。

在“争”这个事情上,君子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与世无争,即“君子无所争”,譬如杨绛。她毕生信奉并践行一句名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谦恭中含着傲骨,一团和气里透着咄咄逼人。她其实是不争之争,在不争中争来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地位,可谓高明之极,典雅之至。

还有一种是与世有争的,他们有原则,有锋芒,有底线,有棱角,该力争时绝不客气,一定会据理力争。但他们之争又是君子之争,光明磊落,堂堂之阵,观点摆在明处,决不放暗箭,打黑枪,不靠权势压人,唯向真理认输。

北宋神宗时,司马光与王安石就是君子之争。两人私交笃密,互慕对方才华,但却政见不同。一个急于改革变法,力图大破大立,一个老成持重,求稳防乱。王安石当政时,大力推进变法,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并未以势压人,挟嫌报复。王安石罢官后,司马光复出,果断废新法,罢新党,也没有找王安石麻烦,反而在王安石死后帮他照料后事,并在《资治通鉴》中大赞他的道德文章。

北宋仁宗时,范仲淹多次提携富弼,二人结成忘年之交,“相勖以忠,相劝以义”。他们虽都是革新人士,庆历新政的核心人物,但在具体实施方面却各有主张,一缓一急,一弛一张,并经常争论,史称他们“平日闲居,则相称美之不暇;为国议事,则公言廷诤而无私”。一争起来,就互不相让,每每脸红脖子粗。有人劝富弼,范公有大恩与你,凡事须谦让为好。富弼答曰:我同范公乃君子之交,先生看重我,是因我有独立见解,并非让我诸事随声附和,我怎能因私恩而废公理呢?二人还是该争则争,不肯妥协。史载,他们“凡有大事,为国远图。争而后已,欢言如初”。

还有一种很“另类”的君子之争。汤一介在《“真人”废名》文中记,当年学者废名和熊十力都研究佛学,各有心得,各树一帜,常为此争论,邻居也习惯隔墙听到两人的高声辩说。有天辩论声忽戛然而止,旁人好奇,过去一看,两人竟打起来了,因为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所以都发不出声音。被人劝开后,废名气哼哼地走出。但至次日,废名又来了,与熊十力在讨论别的问题,又争得不亦乐乎。

说了这么几个例子,或许可以稍微总结几句了。与君子之争相对应的是小人之争,君子之争,争的是政见、看法、学术观点,小人之争,争的是利益、权势、酒色财气;君子之争,光明正大,不掖不藏,直抒肺腑,小人之争,偷鸡摸狗,阴谋诡计,见不得人;君子之争,襟怀宽阔,雅量高致,和而不同,小人之争,心地狭窄,小肚鸡肠,睚眦必报;君子之争,越争越明,能争出共同提高,双赢局面,小人之争,只会两败俱伤,狗咬狗一嘴毛。

历汉、魏、晋、南北朝迄于明、清的佛道之争, 陆九渊心学与朱熹理学的朱陆之争,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张之洞与沈家本的“礼法之争”,世界科学史上的牛顿莱布尼茨之争,经济学家林毅夫与张维迎有关产业政策的林张之争等,都是君子之争。而民国初期的“府院之争”,某卫视的“一姐之争”等,则是典型的小人之争。

君子之争,能争出朗朗乾坤,风清气爽,因而多多益善;小人之争,只能争得乌烟瘴气,臭气熏天,还是少点为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