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领舞春风第一枝
大美中国人
那时的友谊(国画) 何彦萍
《匠人精神》
田园牧歌(油画) 魏云龙
谁请谁吃大餐
蝴蝶(外一首)
坐 耙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这次派出的秘密任务是:到哈尔滨找到地下党联络站,取到工厂的秘密地图与详细的图纸。秘密爆破伪满洲齐齐哈尔市的一个日本控制的工厂,父亲就是去破坏日本侵略军进攻苏联的计划。这个爆破的目标就是:如果日本南进,即进攻英美,则坚决停止工作。并命令父亲要坚决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不准擅自行动,以免引起国际纠纷,要求他单一任务,单独关系,单独过组织生活,不准与任何人、任何地方党组织发生联系,任务完成与否,均不得暴露个人身份。如若需回根据地时,必须找县团级以上干部联系,并且以中央社会部派出工作的特工身份,以代号和真名与中央恢复联系。中央秘密确定父亲的代号是“黑”,真名是宋一文。父亲后来就是用这个方法与中央联系上的。

服从命令,开始潜伏生涯

按照党的指示,父亲于1941年12月离开延安到敌占区单独执行特殊任务,从此开始了他的“潜伏”生涯。12月份父亲从延安出发步行到晋西北根据地。由晋西北根据地出发步行到边缘地区都是部队护送。当时日本鬼子正在大扫荡,父亲还要随部队进行反扫荡斗争,到达敌占区汾阳县时正是12月底,由县武工队政委柳林同志负责护送,为了安全,他给我父亲弄个假良民证,名叫王万河。为了不连累老乡,他们白天在山洞里休息,夜间赶路,父亲说一夜能行走120多里。晋西北冬季非常寒冷。有一次父亲在山洞里休息,一觉醒来已被雪埋住,身体被冻僵了,动不了,后来有两位战士架着他走了一段路才活动开,父亲的老寒腿就是那时落下的。有一次他们路过一个村庄,日本鬼子刚刚扫荡过,尸体遍地,血流成河,正是寒冬,鲜血还冒着热气,惨不忍睹。这血腥的场景点燃了父亲满腔怒火,阶级仇民族恨瞬间迸发出来,更坚定了他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而献身的决心和信念。

历时两个多月,父亲于1942年元月底到达沦陷区北平,准备过“关”,执行特殊任务。当时的历史背景是:1941年6月22日,德国希特勒军队向苏联发起全面空袭,德军闪电般迅速进攻,使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兵临城下,形势万分危急。苏联人民反对纳粹德国的卫国战争爆发后,日本为了配合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在东北聚集大量关东军,驻扎在中苏边界,大炮直对苏联方向,多次挑衅,小型战斗屡屡发生,为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做准备,气焰十分嚣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积极配合苏联粉碎德意日法西斯的阴谋,拟爆破这个工厂起到干扰、牵制作用。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的父亲去完成。苏联的冬季,气温零下四十摄氏度,非常寒冷,德军炮火被冻得不能使用,士兵冻病,士气大减,攻打不成。苏联红军抓住战机进行军事大反攻,击退德军进攻,局势发生转机。由于形势变化,中央社会部指示父亲秘密爆破任务停止,按另一方案行动。

父亲到沦陷区后,按照党中央指示,先后在天津、北平、郑州、新乡等地一边从事日伪军事情报收集工作,一边寻找党的关系,准备回根据地。父亲为了安全隐蔽潜伏,通过关系在新乡办理了一个良民证,改名为祁文山。在长期远离党组织的情况下,他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难以预料的困难,单独秘密地执行并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为了寻找党的关系回根据地,父亲历尽艰辛,屡经坎坷。他曾两次秘密化装到焦作找关系活动上山,但原有的老关系在“七七事变”后离开了焦作,没有找到。

在敌占区寻找地下党组织是很困难的。只有努力把进步青年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党才会发现你,你也会找到党的。1943年5月,为了找到党组织,父亲利用关系找到新乡火车站站长,站长安排他在新乡火车站做货运工作。在日伪铁路新乡车站工作期间,因为有了合法身份,生活有了来路,结余少数钱可以活动。父亲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团结了一批有民族气节的进步青年,这些人中有宋家祥、李增元、冯锡庆等,他们都是在铁路上工作的同乡。宋家祥是铁道学院毕业生,当时带着40多名青年学生在新乡火车站实习,父亲就以这个实习生训练班为工作对象,团结争取他们。开始和宋家祥老师一起研究经济学,后来就给他介绍《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他们每天下班后就在一起学习讨论,父亲是以爱国主义者身份和他们沟通交流交朋友的。

后来,因为父亲在铁路上工作,有了免票资格,就借口回老家天津探亲住了半个月,也没有找到党的关系,就又回到新乡。

1943 年9月父亲又认识了李慕紫。当时李在街上检查良民证,一个行人也不放过,当看到我父亲的良民证显示是天津人时,李慕紫就把他这个同乡放了。因为同是天津人,此后他们经常来往,父亲常给李慕紫和冯锡庆讲抗日道理,传授爱国思想,研究时事,交谈出路问题。

1945年8月父亲找到了冀鲁豫地下情报负责人郭子清,与冀鲁豫地下党接上了关系。当时,郭子清在新乡日本道伊公署任职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桂林全州邵穗农场场长),父亲按照在延安中央社会部规定的联系方式,亲自将早已拟好的电报稿交给郭子清,由郭回根据地拍电报与中央联系,请求回电,证明身份,恢复关系。按中央指示,只有在与中央联系时才能同时用两个名字。中央规定他的代号是“黑”,什么时候也不得暴露,只有与中央联系恢复关系时才可使用。于是,父亲在给中央联系电报上同时签上了他的代号“黑”和真名“宋一文”。中央回电:“你找党,党也一直在找你。”同时回电冀鲁豫社会部,证明了我父亲的身份和关系,并要求他仍在白区做军事情报工作。父亲给我讲述了他寻找党组织所经历的重重磨难和坎坷,当讲到找到了党组织时,他激动得像个孩子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泪如泉涌,“我找到了党,我就找到了爹娘。从此我心中开了红花”。“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真是信仰的力量啊!

1945 年8月,党组织先派父亲到冀鲁豫军区兵工厂工作。父亲在陇洛总支洛阳机器厂是钳工,在延安也受过爆破培训,在这里能发挥他的作用。他和战友们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研制枪支弹药。1944年至1946 年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在清丰县单拐村驻扎,这里曾制造了我军兵工史上的第一门大炮,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这类大炮发挥了很大作用。

(选自海燕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信仰的力量》,本报有删节)

8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