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共绘德育好风景
郑州十四中 心理健康教育打开学生心门
怎样说话孩子才能听进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共绘德育好风景
金水区纬五路二小的学生展示《荣誉手册》
惠济区实验小学学生在“争做雅行少年”条幅上签名
管城区二里岗小学学生在队旗下宣誓
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学生走进农场挖红薯

本报记者 周 娟

又到一年清明时,我市不少学校已开始借助丰富的主题活动,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在“做有未来的教育”背景下,德育是最核心的价值取向,我市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打造特色活动,构建特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少学校还拓宽德育渠道,促进家校联合,让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助推学生成长。

清明主题活动 增强爱国情感

今年,管城回族区二里岗小学“清明远足忆先烈”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一年级的同学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在这里光荣地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新老队员代表及教师代表分别在纪念碑前缅怀英烈,表示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在国旗下宣誓:“时刻准备着!”孩子们神情肃穆,鲜艳的红领巾随风飘扬……管城回族区回民第一小学近日组织一年级师生,在二七广场开展“清明缅怀先烈新队员入队仪式”活动,增强队员的爱国情感。

惠济区实验小学“行走在春天里的雅”实践活动,走进郑州市烈士陵园。150名师生在“寻找先烈足迹,弘扬革命精神,争做雅行少年”的条幅上庄严签下自己的名字。

金水区纬五路二小每年都以清明节为契机,开展观看抗战影片、宣讲革命故事、网上祭奠等一系列活动,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你们付出生命让我们拥有幸福。”“英雄,你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也进行了《共话清明》节日课程,课程以“清明祭英烈”主题班队会为主,开展网上祭英烈、微博祭奠、诵好人故事等活动,表达学生的缅怀崇敬之情。

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部也组织队员开展了以“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为主题的清明节祭扫活动。

在我市,借助重要节点,将价值观融入各类实践教育、实训教育、社会活动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里,已成为一种常态。

多元多彩评价 激励孩子成长

走进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你会发现,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个特别的手册,它就是该校为学生设计、制作的《荣誉手册》。内容包括学生的各个成长瞬间,让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正如学生所说,拥有手册很幸福,得到奖励更阳光。

学校还成立少先队荣誉银行和少先队荣誉超市,同学们可以用“太阳奖章”兑换心仪商品,增强评价的趣味性和持续性。

3月,为培养学生“背好古诗,写好汉字”的好习惯,该校挑选了20首与春天有关的古诗,让学生每天坚持背诵10分钟。孩子们在发现春天的美好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有关春天的词句。而正在火热进行的“汉字周周赛”,各班会挑选优秀作品在校园走廊、板报等进行展示。学校德育处副主任任琳介绍,该校的“好习惯少先队课程”注重课程细节,每月提出一个好习惯,每月都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学校每月还以“牵手”为题致家长一封信,家校联动,保证课程的实施。此外,该校还将好习惯少先队课程的评价和学校综合评价有机结合。每月的优秀好习惯之星还可以获得一枚“月亮奖章”。

绿色人文环境 促进和谐发展

“天阴浓雾醇,回乡扫墓尘。夜来思先辈,哀思悼英魂。”这是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学生创作的诗词《清明》。学校每一届的孩子,到了四年级,就会针对二十四节气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还要进行相关实践体验活动。今年,学校组织了踏青活动,带孩子感受春天,增强孩子环保意识。

该校德育主任马彦丽介绍,学校有着丰富的特色课程,无论是入学课程、行为习惯课程、建队入队课程,还是毕业课程,都注重让学生体验多元文化教育。

教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每学期开始,该校都会联合家委会,组织学生带上绿植装扮教室。班主任还会带着孩子打造丰富多彩的主题墙、荣誉榜等,并不定期挑选优秀的特色作业进行展示,这不仅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而且彰显了校园文化的特色,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志愿服务团队 积淀满满爱心

前不久,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张哲获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张哲是该校向日葵爱心志愿队的一员,每到节假日,他都会跟随老师或带领班级的志愿小队外出实践活动。

该校团委书记屈彬告诉记者,学校打造了以三十余门社团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支撑的德育课程体系,包含传统文化、创客教育、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内容,此外以志愿服务为核心的爱心课程,也是学校德育课程的一个亮点。老师带着孩子们,分成“爱夕阳”“爱朝阳”等四个项目组,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爱心志愿服务,让德育课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培养孩子博爱的胸襟,有效将学校“和谐、和美、和睦”的德育课程核心贯穿其中。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中,深刻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校园文化、学校周边人文环境,将价值观鲜活地印刻在学生的形象思维中。这是我市不少学校努力的方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