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七旬老人街头免费放电影
梦圆65年寻亲路
市农委推荐三条踏青赏花线路
探秘织机洞
清理铁路沿线积存生活垃圾
“微”测试刷屏纪检干部朋友圈
二七区“双赢攻坚”再掀高潮
新密旅游产业成绩单喜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态文化交通三力共推 游客增两倍收入增三倍
新密旅游产业成绩单喜人

本报讯(记者 张立)3月29日,新密市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发布信息,2016年该市共接待游客337.6万人次,同比增长237%,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375.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02亿元、同比增长320%。今年“杏花节”期间,伏羲山景区接待游客达25万余人次。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新密地处浅山丘陵,域内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山峰错落有致,青山绿水,层峦叠嶂。近年来累计造林18.9万亩,建设森林公园17个,森林覆盖率达到44%。绿化生态廊道13条180.7公里,骨干路网生态廊道全覆盖。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7天,连年荣获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市)第一名,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省级生态市。此外,新密拥有县乡村三级环境清洁机制,拥有县乡村三级污水处理以及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率先建成餐厨、生活垃圾循环利用项目。为最大限度减少工业污染,实现耐材、造纸工业天然气能源覆盖,境内两家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部煤炭企业按照“十要十有”标准整治到位。

文化是新密旅游业的灵魂。新密作为羲皇文化之乡、岐黄文化发祥圣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城寨遗址、李家沟遗址分别于2000年、200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黄帝宫、古县衙、超化寺、打虎亭汉墓等人文景观远近驰名。近年来,新密市围绕创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把新密1001平方公里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去审视、定位、谋划和打造,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支柱型引擎产业。打响“乐游华夏圣地、乐闲千年古城、乐养岐黄圣境”三张名片。以羲黄文化、黄帝文化、岐黄文化、衙署文化、密玉文化和密瓷文化为灵魂,山水生态为基础,搭建平台,培育市场,导入资本,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便利的交通为新密旅游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前不久,新密市密州大道南延工程通车,这条贯穿新密城区与南部多个乡镇的道路,为今后超化寺、黄固寺、九里山、大隗古城以及岐伯山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去年11月,郑少高速新密西至伏羲山旅游专道通车。尖山景区伏羲大峡谷、三泉湖、神仙洞、凤凰山、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红石林等各景区旅游环道将全线贯通。近年来,新密域内干线公路“七纵七横”的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2016年交通重点项目投资17亿元,建设28个项目。

截至目前,新密市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郑州市级以上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9家,伏羲山文化旅游度假区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旅游优选项目,黄帝养生旅游代表郑州市旅游重点项目参加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签约,4家农家院被国家旅游局授牌为“金牌农家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