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炎黄子孙精神家园 那是讲台上的慷慨激昂,一场场精彩的文化论述从新郑走向世界;那是文化的千年传承,一篇篇博古通今的文章从远古走向未来——又一年的“三月三”,又一年的“拜轩辕”,3月28日,第十一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如约开坛。被誉为“华夏第一论坛”,这里的声音,历经十一年的光景,走出了河南,走向了世界,走进了华夏儿女的心里。 河南是轩辕黄帝的故乡。在这里形成的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成为海内外华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自2007年首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举办以来,秉承着“同根同祖同源”的主题,以传承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为宗旨,以与时代同行为灵魂,解读黄帝文化精髓,传承黄帝精神,播撒华夏文明。 如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已走进第十一个年头,十一年来,黄帝论坛群英荟萃,这里发出的声音响彻云霄——十一年来,黄帝国际文化论坛围绕传统的黄帝文化精髓,不断进一步挖掘和弘扬黄帝文化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着、繁荣着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以它高端的品位、深远的影响真正成为我们“华夏第一论坛”。作为弘扬黄帝文化的平台和载体,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致力于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在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回望十一年,这里畅谈古今、文通中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主题从信心、创新、复兴,同根同祖同源,中国梦·梦想花开,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黄帝文化与全面小康社会……历届论坛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 文化在于传承,更在于发扬,在于与时俱进。第十一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的主题定为“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以黄帝文化为源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巩固和提高黄帝故里作为世界华人寻根拜祖圣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文化之光,照亮前方。 传承优秀文化 弘扬核心价值 历届嘉宾语录集锦 许嘉璐(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对黄帝的拜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就是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余秋雨(著名文化学者) 一个有梦想的民族是高贵的,因为它总是在往前看。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够成为君子,我们的中国梦就会延续得特别美。中国漫长5000年历史,8个古都一半在河南,从这点来说,我们不要过于自豪,我们的责任太大了。 潘家华(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中国梦”想要“梦想花开”,必须要建立生态文明的话语体系,要引领世界,使我们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复兴。 傅佩荣(著名国学大师) 中华文化厚重而富足,从五千年前的黄帝文化到两千年前的道家、儒家文化,太多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启发、行动的指引。 麦家(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编剧作家) 当人们距离文化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更要相信文化的力量,文化就是你的血液,文化就是你的勇气,多读书,多思考,将来必会长出翅膀来,带你飞出属于你的一份天空。 钟茂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黄帝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文化,而且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王树增(著名军旅作家) 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一场新的长征,仍然需要长征精神。我们的祖先给我们这个民族血脉当中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不屈的血性、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未来永远乐观的精神。 王巍(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 华夏文明,是以黄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明,它是多元一体、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的核心。 王黎光(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夯实传统文化,我们就能践行中国梦,编织中国梦,实现中国梦。 彭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祭祀文化在中华历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吸取精华,让祭祀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林毅(新华社特约记者) 用镜头去记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需要用心去记录。 于赓哲(《百家讲坛》主讲人) 文质彬彬,以成华夏,这种黄帝文化的精神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要不断地将其发扬光大。 刘庆柱(考古学家、“古墓学派掌门人”) 黄帝时代是传说中的历史真实。中国的文化脉络就像一棵树一样,离不开根文化。根文化的根就是黄帝文化。 曾仕强(台湾智慧大学校长) 我们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这是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从黄帝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走好我们自己的道路。 蒙曼(著名历史学者) 黄帝是中国君子人格的代表。我们要像黄帝曾经那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只有这样才配称得上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 杨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我们要群策群力,将中华文明发扬下去,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联合国“创意经济顾问”,文化部国家文化改革发展基地主任) 运用“互联网+”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儒家思想价值观如果能得到理解和实践,不仅对中国、对全人类都是无限可贵的资产。 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把我们传统文明延续和发展下去,再造中华伟大的文明。 彭光谦(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我们应时刻牢记历史教训,重视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进一步凝聚民族精神,从内到外强大自身。 马役军(国家发改委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尊重中国市场经济的实际,才能更好地宣传引导我们的青年一代,包括社会大众树立高尚的价值观。 李伯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 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温铁军(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和事实出发,去寻找中国文化传承、发展之路。 王杰(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 中华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智慧、道理,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这些精华不可丢。 商传(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有黄帝文化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基础,河南一定会创造辉煌。 武和平(刑法学博士、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 炎黄文化是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需要我们加大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文物保护意识,严厉打击文物犯罪。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学习传统文化最能引发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媒体传播、学校教育、日常生活、使用历史符号等文化载体充分传播老祖先的文化,让这种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牛文元(中科院首席科学家) 中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文明的领先地位,必须对应历史舞台、现代舞台和未来发展。 陈维亚(著名导演) 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到黄帝文化的传播和繁荣发展中去。 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很多人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往往只停留在表层。大家应该寻找的是知识的知识、文化的文化。 王忠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其民族文化永远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加快经济转型,更需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中汲取智慧。 夏斌(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发展经济必须尽可能防范市场动荡,培育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崛起之路。 贾樟柯(著名电影导演、编剧) 黄帝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历史不是死的,要激活历史。了解历史必须尊重历史,包括采取仪式的方式。 李学勤(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 今天我们举行拜祖大典,这不是一个随意的举动,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完整历史,也是历史感的具体表现,我们在延续这一段历史。 郑报融媒记者 李娜 赵文静 文 丁友明 马健 图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