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内陆经济升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经三载申建 今朝扬帆起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历经三载申建 今朝扬帆起航
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为自贸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买卖全球”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郑报融媒记者 覃岩峰 张倩 聂春洁 徐刚领 肖雅文 文 宋晔 马健 图

“自贸试验区的挂牌,将中原大地推向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让河南改革开放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昨日上午,在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新闻发布会上,副省长舒庆毫不掩饰对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扬帆起航的兴奋之情。

厚重河南站上新起点

河南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双十字”铁路贯穿全省,“米”字形高铁网络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里程位居全国前列,郑州机场全货机航线网络建设加速拓展,2016年货邮吞吐量超过45万吨,为设立自贸试验区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重要的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经济强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大省。近年来,河南加速推进各类开发开放区域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已积累了先行先试经验,去年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继获批,如今,自贸试验区这一国家最高层次开放战略落地河南。

建立河南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新形势下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河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不沿海、不临边、地处内陆的中原大地,历史性地推向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河南改革开放从此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这为河南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三载努力今日迎春绽放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河南发展,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省委、省政府认真领会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将设立自贸试验区作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开放经济新体制的重大举措,连续三年列入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持续推进申建工作。

2015年2月28日,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申建请示。9月份,李克强总理来豫调研期间,省委、省政府重点汇报了自贸试验区申建事宜。按照国务院、商务部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商务厅会同商务部研究院对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区域范围、功能划分、发展目标、重点产业、改革诉求、试验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

去年8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南设立自贸试验区,明确河南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根据中央战略定位要求,我省对片区范围划定、总体方案反复认真修改后,10月份向国务院报送了总体方案。经过国家部委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12月14日,再次向国务院上报了《设立中国 (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其总体方案 (送审稿)的请示》。3月15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历经三载申建,今天终迎春绽放,挂牌运行。

大胆试验不负重托

“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是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和历史重托。”舒庆说。

目前,河南自贸试验区拥有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国际陆港、郑州期货交易所等种类健全的开放平台。口岸建设突飞猛进,拥有郑州航空口岸、铁路货运口岸、洛阳航空口岸3个一类口岸,水果、冰鲜水产品、汽车整车、进口肉类、澳洲活牛、食用水生动物、邮政国际经转口岸,进境粮食、进境种苗、药品等内陆指定口岸,以及木材和矿产品指定口岸等10多个特定口岸加速建设,建成河南电子口岸,河南已成为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功能完备的内陆省份,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了承接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基础条件。

我省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河南开放发展的头等大事,肩负起“替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历史使命,主动作为、大胆试验。据介绍,我省将以突出抓好组织领导、制度创新、改革试验、枢纽经济建设、宣传推介工作等为抓手,精心组织好总体方案实施工作,加快各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扎实做好各项建设工作,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区域合作、发展枢纽经济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在制度创新上形成新突破,在开放发展上开创新局面,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改革经验,切实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交出一份圆满答卷。

郑州片区勇挑“大梁”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天地之中”的郑州再次迎来重磅利好,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119.77平方公里的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73.17平方公里,无疑挑起了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大梁”。这标志着国家、河南给予郑州更好的目标和信任,同时,随着自贸时代的到来,也为郑州这座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期待。

聚力前行。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郑州紧抓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国际商都为统揽,以“三大一中”为路径,以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汇力而为。郑州正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冲劲,以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韧劲,融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重资源,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自贸片区,营商环境最优的自贸片区和枢纽功能最完善的自贸片区。

打造内陆自贸区新标杆

凭风好借力。郑州市结合国家、省委省政府要求和自己实际,发挥郑州改革创新优势、交通枢纽优势、中部腹地市场优势,将郑州片区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郑州片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居高声自远。郑州片区发展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枢纽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将郑州片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枢纽功能完善、高端产业集聚、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标杆。

挂牌仪式所在的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是按照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的要求,以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集成化的便利政务服务为导向,全新建设的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经进驻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国税、地税、公安(治安、出入境、消防)、质监、食药监、国土、规划、人社、发改、交通、商务、环保等17个部门及配套的银行机构,设置67个窗口,能够办理211项事项。

三重保障四化提升

创新蓄势,保障为基。“三重保障”是郑州片区服务中心持续创新服务的坚实支柱。

一是积极创新的入驻单位。入驻服务中心的各单位根据业务条线分工,积极开展落实国家行政改革要求和自主创新的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批便利化制度突破,也不断推进动态革新、协同合作、简化办事流程。

二是“一专多能”的经办人员。服务中心建立了首席服务官制度,由各单位选派一名业务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作为入驻服务中心代表,负责现场管理事宜;下一步持续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培训,突破以往每个人只负责有限几项工作的模式,都达到“一专多能”服务水平。

三是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管委会设置专业机构,对服务中心所有入驻单位和人员进行统一调配管理,建立了服务中心全生命周期建设、运营、管理、优化提升方案和办法,不断推进事项整合、流程优化,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动态培训指导。

政策红利,重在落地,贵在执行。服务中心推行“四化提升”,积极推进以多语种服务、多语种导示、国际化设备等为核心的服务水准国际化;以24小时自助服务、导办预审、便民生活设施等为代表的服务体验人性化;以多渠道监督、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为内涵的服务过程透明化;以政务服务网、电子化资料查询、智能终端应用等为开端的服务平台电子化等服务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可以预见,有国家的支持厚爱,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必将开枝散叶,欣欣向荣。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