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热烈祝贺郑州市两会隆重召开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医疗真正回归“以人为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医疗真正回归“以人为本”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探索打造“整合医学”医改样本

本报记者 汪 辉 王 治 通讯员 陈 燕 文 丁友明 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让人民群众公平可及地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这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如何探索深水区医改路径,让全民更好地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是全国各地共同面临的医改难题。

作为一家市级医院,暨南大学附属郑州医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这个曾经以眼科扬名中原大地的医院,在医改的浪潮中,该院明辨医改方向,独辟蹊径,以“整合医学”理念引领,围绕“眼科名院、综合强院”发展思路,以人为本、精准定位,着力强化眼科传统优势,以多学科联合推动医院整体发展。

经过近5年的实践,目前该院整合医学模式渐趋成形,“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医学理念逐步渗透到医院内涵建设之中,不仅强化了原有的专科优势,也带动了其他各专业整体诊疗水平的提升。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为患者控制了医疗费用,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贯彻“整合眼科学”理念的综合医院,为医学模式革新和深化医改探索了一个“郑州二院样本”。

1

整合切入 两座“大厦”构建发展蓝图

过去,以“分”为主的发展方式,确实带来了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对人体的认识似乎更细致了,积累的知识更丰富了,诊疗的手段和方法更有的放矢了。但是,在现实中也不得不承认它给医学带来了不利、损害,甚至恶果。

在临床中,不少有远见的医生专家早就注意到这个现象,由于专业划分精细,各级医师难免会有专业盲区,这不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也不利于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使很多慢病治疗陷入僵局,也使医药费用直线上升。

临床学科是整合还是细分?其实,整合医学在我国渊源已久,19世纪初起源于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在美国和德国得到发展。虽然整合医学已存在数十年,但是整体整合医学的概念是近年才得到推广的。

整合医学,就是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整合医学是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是引领未来的新医学体系,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表示,整合医学不仅能治愈疾病,还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有质量,进一步延长寿命。

近年来,整合医学的理念开始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重视。除了樊代明院士,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等也都在不同场合积极倡导“医学整合”的观点。

对于“医学整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孙世龙感同身受。作为一名神经内科专家,在多年临床积淀中,他早已深刻认识到,每一个医学生,都是从解剖入手学习人体,从组织和器官入手学习生理病理知识,但其知识体系最后终究要回归整体。他说:“ 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不同器官的疾病会相互作用,无法孤立地进行诊疗,所以医学需要整合,还器官为病人,还症状为疾病,这是医学界一直呼吁的方向。”

当孙世龙成为医院的管理者后,在他的脑海中,“整合医学”的观念更是挥之不去,日益强烈,于是他开始将这种想法变为现实。

2012年,他走马上任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后,着手以人为本构建医院发展的“两座大厦”:一座是有形的郑州市重点民生工程——新的眼科病房大楼建设,一座是无形的以眼科为统领的整合眼科学体系建设。

经过近5年的努力,一种新的医学理念、新的医学模式已悄然渗入医院管理各环节,领导班子谋篇布局,业务骨干整合规划,基层人员合理运筹,整合医学逐步转化到医院内涵建设的实际行动中。

2

探索实践 “整合医学”开启“破冰”之旅

当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是至为关键的环节。整合医学既是医学理念,也是医学模式,探索实践这一医学模式要受制于许多现实因素,有体制障碍,也有科室利益壁垒。

作为郑州市眼科医院、郑州市眼科研究所、郑州市儿童眼病医院、中华健康快车白内障治疗中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心……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拥有70多年的深厚积淀,70多年的薪火相传,成就了中原地区规模大、专业全的眼科中心,这是该院引以为傲的业绩,也是最具竞争力的强势学科。

同时,在新医改的大趋势下,政府委托医保购买医疗服务,促成医疗服务的竞争机制,竞争格局下取胜的关键是要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医疗质量。这既是公立医院对自身公益性职能的精准定位,也是一家公立医院在医改进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如何打破障碍和壁垒,更好地顺应医改潮流,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该院领导班子的共识是,以“整合眼科学”革旧鼎新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眼科的牵引力,带动多学科融入,多专业参与,构建一整套的相关学科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非眼科专业的整合,立足于眼科专科医院建立整合医学体系,就是要以视觉通路为先导,把所有和视觉相关的学科整合联动,这样才能提升现有医疗技术设备和服务的诊疗价值,最大程度地避免漏诊、误诊。

该院党委书记赵玉兰说:“在与临床各科骨干的交谈中我们反复申明的思路是:利用眼科优势,由眼科症状延伸到各个相关学科,以眼科的强势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使优势更优,强势更强。”

这种先进的理念,逐步植入人心,形成了全院上下的共识和行动。该院神经内科率先“破冰”。

“眼病真正由眼部组织异常引起的只占15%,85%是由全身因素引起的,如果我们只关注眼部疾病,那就是在用15%的能力给100%的病人治病,治疗结果可能南辕北辙。”该院大神经内科主任孟凡超博士对此颇有感触地说,在临床上,视力障碍患者常常还伴随有其他肢体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但病人常常把眼部症状作为主诉,忽视其他症状。许多神经内科的疾病,都表现为视力障碍,如视神经脊髓炎、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如果首诊医生知识不全面,就会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治疗。

但“整合”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会诊。该院医务科科长柴林介绍,整合是创新多学科联动,建立医药护技共同参与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制度,以整合思想为指导的诊疗规范,要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强化整体把握,协调配合,以患者为中心,对疾病进行综合管理,这才能真正实现科室间的紧密合作,实现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整体优化诊疗方案。

3

“整合”统领 优势学科快速发展崛起

以人为本,整合统领,优势探路,全面推进,产生了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短短的时间,整合医学已经渗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涵建设的方方面面,催生了一批优势专业的快速发展崛起。

经过5年来的发展,医院整合神经眼科学、内分泌眼科学、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眼科学、儿童眼科学、血液病眼科学、外伤眼科学、高压氧眼科学、营养眼科学、妇产科疾病眼科学等各个学科,基本覆盖临床各科室。其中斜视与小儿眼科是郑州市医学重点学科。

在“整合眼科学”的理念推动下,该院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发展成为郑州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神经内科已经成为独具特色、实力强大的品牌优势学科。

凭借传统优势和新的发展思路,医院高压氧医学科迅速崛起,成为医院的另一王牌科室,不仅是郑州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郑州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还是“河南省高压氧培训基地”,承担着全省高压氧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安全教育任务。

2016年10月,时隔27年,该院再次承办国内高压氧医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其意义不言而喻。

“今后,在整合眼科学的引领下,高压氧医学发展前景广阔。”孙世龙说,高压氧医学几乎涵盖了临床所有学科,多个病种,这与医院“整合眼科学”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郑州二院作为综合医院,有充足的条件进行高压氧与多学科的整合,在治疗各种急性和非急性适应症的同时,与其他科室密切合作进行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大大节省了患者的时间、费用。

4

珠玉生辉 “金字品牌”光芒愈发耀眼

“整合医学”的探索实践,不仅催生了一批优势专科,形成医院百花齐放、珠玉生辉的局面,更让“一枝独秀”的眼科大放异彩。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投入使用的整合眼科大楼,是贯彻整合眼科学发展理念的综合医院范本。”前来参会的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感叹地说,在整合眼科学的发展思路引领下,该院科室设细节人性化,可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眼科病房大楼的启用,把医院带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

2016年12月,该院迎来令全院上下为之振奋的好消息,在省卫计委2016~2020年度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的评审中,该院眼科凭借良好的学科实力,学术成绩和影响力,一跃成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

这是该院70余年砥砺奋进,厚积薄发的结果,更是“整合眼科学”模式下的学科大发展使然。

如今,该院大眼科拥有16个专业学组、10个病区、500张病床、3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是中原地区规模大、专业全的眼科中心。

正如孙世龙所说,按照“向国内看齐,向一流迈进”的目标,医院整合眼科的模式已经和国内一流眼科完全看齐,实现了所有相关亚专业分类分科,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人才空间设备。

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孙世龙表示,“整合眼科学”的理念,使得医院眼科这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的金字品牌,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表面上看,是医院一个眼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实际上医院各个学科都在围绕着眼科运转整合,这有利于医院将眼科优势向其他科室全面延伸,进而打造出群星璀璨的学科集群。同时,对广大患者而言,大大缩短了就诊流程、减少等待时间,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力争使所有以眼病和视觉症状入院的患者,进一个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文医学,所有举措只有一个目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有力保障医疗质量。孙世龙认为,“整合眼科学”理念能够提供一种可操作、可复制的模式,它既体现了人文医学的价值观,也是实现医学目的的必由之路,符合当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

5

以人为本 患者受益共享“健康红利”

“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口号,在医疗界喊了很多年,但究竟如何以患者为中心,如何让这个口号落到实处?如何让它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以患者为中心,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真正享受医改带来的‘健康红利’,既是整合医学倡导实践的目标,也贯穿于整个构建的过程。”孙世龙清醒认识到,多学科的整合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把器官还原为人体,把症状还原为疾病,把患者还原为一个完整的“人”。

对于医学分科过细的弊端,樊代明就有一段精彩论述:学科细分带来了现代医学的进步,对人体的认识更细致了,诊疗的手段和方法更加有的放矢了。但其弊端是,医生容易过分倚重“对症下药”的临床思维,哪个症状最先出现就治哪个,哪个症状最严重就先治哪个。有时压住这个症状又出现另一个症状,有时即使解决了所有症状,却未必能解决疾病。

“整合医学模式,可以提高医学水平,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范萍介绍,多学科整合可实现心内外科、影像和心理科室的有效沟通,组建心脏中心,就是将心内外科统一在一起,大家一起商讨。比如,对一名冠心病患者是进行药物治疗,还是血管重建治疗,如果是血管重建治疗,那么是搭桥治疗还是介入治疗。换言之,不是看心内外科医生各自能干什么,而是要“以患者为中心”来共同制定一个最好的方案,真正体现了人本医学思想。

“健康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安康幸福,是重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制定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大政方针,这是一个长久的任务,接下来重在贯彻落实。”孙世龙说,尽管整合医学模式的构建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医改推进过程中,这是基层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基层公立医院需要付出的巨大时间成本和改革成本。

“大学航海看眼科,政通人和到二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这个让人多看两眼的地方,在“整合医学”的引领下,正沿着“眼科名院、综合强院”的发展道路坚定前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