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热烈祝贺郑州市两会隆重召开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健康郑州”步履坚实铿锵前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凝心聚力 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
“健康郑州”步履坚实铿锵前行
远程中心惠及基层。
医务工作者举行“消除歧视,从我做起”宣誓仪式。
郑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付桂荣在郑州市卫计委引进国内外知名学科团队建设发展动员会上讲话。
健康中国行郑州在行动。
为白内障患者提供义诊咨询服务。
签订《家庭医疗保健服务协议》。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尚 东 周二彬 文 丁友明 图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吹响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冲锋号。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

健康城市建设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去年12月,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要动员全省上下共同推进健康中原建设,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关于分级诊疗工作在全国重点城市医改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县域综合医改工作获国务院肯定;“从片医到家庭签约医生”的郑州基层诊疗模式调研分析报告在新华社通讯刊发,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卫生计生工作以健康郑州建设为引领,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立足改善民生、服务社会,突出重点难点,狠抓推进落实,“健康郑州”踏出了铿锵足迹,医改探索中的郑州元素、郑州实践、郑州经验备受瞩目。

开好局起好步

规划蓝图徐徐展开

2016年11月26日上午,我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论证会举行,来自郑州大学等单位的9名专家参与论证,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蓝图徐徐展开。

评审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规划思路清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具体,为郑州市“十三五”期间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份精心编制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区域卫生规划,确立了我市未来5年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完善了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规划,调整优化了“一主、三副、五体、十一中心、多位点”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加快构建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这个美好蓝图的实施,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付桂荣介绍,我市还制定了卫生计生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确立“三年新增优质床位5000张,引进100名博士或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引进10个国内外知名医学团队,新创2—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5个重点培育学科,建设以‘智慧健康’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阶段目标,拟制了区域性医疗中心、分级诊疗等12项工作专案,有计划、分阶段推动工作落实。

同时,在年初,我市研究部署了2016年主要任务,明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健康郑州建设等10项重点工作,分解责任目标,完善推进措施,先后组织调研20余次,制定各类方案(措施、意见)40余个,有力推动“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医改整体推进

百姓家门口看好病

点击连线,通过视频给大医院的医生描述病情,听取专业诊断……“真没想到还能这么看病啊。”日前,在新密市大隗中心卫生院的“互联网医院”里,坐在电脑前的80岁村民张国喜连连感叹。

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朝阳说:“以前因为基层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有的病人留不住,有的病人不敢留。现在借助专业系统平台,我们的医生通过视频与郑州市中心医院的专家团队建立连接,就可以面对面问诊疑难病情。”

付桂荣说,长期以来,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形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就医格局。为更好地引导群众有序就医,就要通过分级诊疗、居民签约等方式,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2016年,我市被国家确定为分级诊疗工作试点城市,相继出台了《郑州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目前,医联体扩展至7家,成员单位达482家,全年医联体开展双向转诊2.54万例,其中下转9800例。依托医联体建成17个远程诊疗中心,共开展远程诊疗近10万例。我市分级诊疗工作在全国医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在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全省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推进会和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

城乡居民签约服务全面开展。我市出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意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组建服务团队2824个,签约城乡居民134.3万户。

县域综合医改扎实推进。在中牟县试点开展县域综合医改,初步形成大数据锁定就诊需求,推动分级诊疗的改革经验,被《新华社内参》《中央改革办内刊》专题刊发,并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作经验介绍。

新农合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参合农民364.96万人,参合率达99.77%,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540元。目前,全市新农合累计补偿医疗费用13.1亿元,农民大病保险补偿8134.87万元。

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全市81个乡镇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46个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销售额占基本药物销售比例为83.15%,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为42.4%,基本药物配送到位率为97.1%。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每所补助3000元,全市共补助经费613.8万元。

筑牢服务网底 百姓看病方便满意

推进健康郑州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要不断巩固完善医疗体系,编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网络,不仅让百姓看得起病,还要提升他们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为此,我市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在原有“七中心”基础上,新增中医药、眼科、肿瘤和头颈医学四个中心。其中郑州儿童医院被省政府确定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建设单位,郑州人民医院被省政府纳入国家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协同建设单位。

同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日间手术、检查结果互认、远程诊疗及病理诊断。规范诊疗服务行为,优化诊区设施布局,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开展患者随访,患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患者就医满意度达96.8%。

进一步持续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安排专项资金1721万元,为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备2242套健康一体机;侯寨卫生院等8家乡镇卫生院获评国家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陇海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累计培训各类基层人员4000多人次,促进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公共卫生计生 全方位构筑“大屏障”

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我市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全方位构筑大“屏障”,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消除了一大批重大疾病危害,有力提高了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

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13类4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市管理0—6岁儿童60.5万、老年人77.6万、高血压病患者42.7万、Ⅱ型糖尿病患者16.5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09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

扎实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全年开展健康大讲堂3052场次。开展“健康中国行·河南在行动”“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中原中医行”“健康中原疾控行”主题活动,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筹备工作优秀集体。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和“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全面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通过培训、健康宣传讲座、媒体宣传、招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方式,使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深入人心。

健全完善妇幼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标准提高到455元(国家标准240元),全省率先实现目标人群城乡全覆盖。

持续强化综合执法监督。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两例案例被国家卫计委评为“优秀典型案例”,在全国综合监督执法会议上作案例评析典型发言。

全力做好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保障。加强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成功处置全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疫情,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等疫情。扎实做好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控工作和省市重大活动的应急保障工作,被评为全国“十二五”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人才学科建设 合作交流成效显著

大力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全市全年共引进博士、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555名。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共19人确定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确定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名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市政府津贴,2名专家技术人员拟享受省政府津贴。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实施“369基层人才工程”,全年完成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39名、特岗全科医生7名。将免费医学生和特招毕业生纳入人才编制管理,36名农村免费医学生定岗乡镇卫生院入编。新增4家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调基地。

科技创新持续提升。获批2016年省医学科技进步奖23项,新技术引进奖5项。上报2017年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82项、省医学科技项目187项、省部共建项目13项、科技攻关项目174项。获批市科技进步奖38项;科技惠民计划项目3项。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批准建设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1项,省级教育项目60项。

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建设稳步推进。获批省级医学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7个,数量创我市省级重点学科历史最高纪录。规划建设20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50个市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积极培养重点学科后备人才,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化,新增对外合作项目16项,推进对外医疗援助,选派5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第18批援赞比亚医疗队。

计划生育服务 营造和谐人口环境

计生工作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我市计生工作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全面两孩生育政策稳妥实施。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取消生育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

积极开展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中牟县、新郑市、二七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计生家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加大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实现城乡统筹,各项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2016年新增为每个“失独”家庭发放1万元一次性救助金,全市共为80余万计生家庭落实奖励扶助资金3.34亿元。我市承担的国家“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中期评估组的充分肯定。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持续加强。按照常住人口配置服务资源,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范围,经费保障、健康服务和妇幼保健等统筹一体。惠济区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被评选为全国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典型案例。

实施优先发展 中医药体系更完善

实施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事业得到新发展。出台了《郑州市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三年规划(2016—2018年)及实施方案》。健全郑州市中医质控体系,成立3个市级质控中心。

强化学科建设,注重“名科”培育,2个临床专科获评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

推进全国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郑州儿童医院、新密市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投入794万元对6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进行升级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明显改善。郑州市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提升中医药科普文化知晓率。深入开展中医药“三进”活动,开展巡讲活动20场。投入20万元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绘制中医药文化墙和橱窗,中医药知识进一步得到普及。

共享医改红利 民生实事顺利完成

家住郑州高新区郭庄村第三村民组的郭国彦,患白内障好几年,早已看不清东西。

尽管知道白内障可以治疗,但58岁的老郭迟迟不敢上医院动手术,上万元的手术费对老郭一家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让他感动的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2016年郑州民生“十大实事”之一——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帮他实现了重见光明的愿望。

过去一年,全市32家医疗机构免费为20105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惠民实事给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生活新希望。2016年,我市三项卫生计生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十件实事。市六院肝病医学中心项目竣工,市中医院综合病房楼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市一院港区医院等5个项目主体工程完成验收。免费为具有郑州市户籍的适龄(35—64岁)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102065人、乳腺癌筛查103866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50266人;免费为具有郑州市户籍的新生儿进行听力障碍初筛73690人,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72974人,35种遗传代谢病筛查96876人,耳聋基因筛查109797人;免费为具有郑州市户籍的居民实施结直肠癌筛查与行为干预,共筛查36010例,发现高危患者4588人,大肠癌患者9人。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关键之年,是全面深化医改攻坚之年。既有千载难逢的大好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新征程,新使命。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将紧紧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贯穿“深化改革”这条主线,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不断开创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展望未来,“健康郑州”步履坚实,铿锵前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