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热烈祝贺郑州市两会隆重召开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高新区崛起势若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高新区崛起势若虹
——写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一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裴其娟 通讯员 赵翔宇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对郑州高新区来说,这个支点就是创新创业。29年前,高新区以创新创业立区,今天,它将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为引擎,实现万众瞩目的二次创业、二次腾飞!

北斗云谷的土地里埋着创新创业的因子、产业园区中含着创新创业的传说、创客空间飘着创新创业的故事、路演大厅里淌着创新创业的诗韵……创新创业,让面临千载难逢发展机遇的高新区,重新站上新高度!

核心提示

去年4月5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高新区作为示范区的核心区,由此放飞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的梦想。如今借助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的东风,承载着国家级战略的顺风快舟,郑州高新区精彩起航。

2016年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元年,郑州高新区创新创业活力涌现,全年完成GDP248亿元,增长8%;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21%。郑州高新区综合实力在全国147家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上升至第12位,实现历史性突破。《人民日报》在重要版面以《孵化培育能力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二——郑州高新区,孵化有高招》为题,对高新区创新创业成果进行报道。

这就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设立一年后,郑州高新区给出的答卷。在这张成绩单背后,则是高新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大局中实现跨越发展的大格局。

【大机遇】

“国字号”平台花落高新区

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没有想到,春节刚过,省领导一行就来到他们公司,深入车间、实验室,听汇报、看成果,为他们引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点赞、加油。

在考察汉威电子前后,河南省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的脚步,还迈入了郑州、洛阳、新乡三市近2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平台。每到一处,他们都详细了解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情况,帮助查短板、找原因、提对策、谋发展。

在河南的决策层把新春第一目光聚焦自主创新的同时,郑州高新区也把工作重心实实在在地转移到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上。

时间回到2016年4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崛起自此再添强有力的抓手和平台!

当年夏季,在中原大地,比那个夏季还要炎热的,是两个文件的发布点燃的创新创业激情。5月和8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两个文件充分借鉴了全国各地自创区、高新区的精华,对如何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加大对新产品支持力度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条条真金白银,条条都是“强刺激”,郑州高新区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创新基因被空前激活,并不断重组、裂变……

目前,郑州高新区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入驻30个创业团队,被认定为“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河南省众创空间”;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挂牌并运作良好,与郑州轻工业学院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经签约;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达成意向;三磨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正加快推进;新申报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1家,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新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获批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占全市的32%;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占全市的30%;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8家,通过认定118家,占全省的近1/5;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达到1000家,占全省的近1/10;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220余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项,超过全市的1/4,其中特等奖4项,占全市4/5;全年申请专利8000件,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达到90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通过验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26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入选全市“1125聚才计划”,占全市入围总数的1/4,获批资金共计8350万元,位列全市第一。

【大手笔】 600亿元打造“未来科技城”

示范区建设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来这个牌子不容易,做靓这张名片更不容易。因此,河南省将把示范区放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局中谋篇布局,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一周年之际,一幅振奋人心的壮美画卷正在郑州高新区这片热土上徐徐铺展——

2月21日,郑州市2017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主会场在高新区启动,高新区今年成为郑州重点项目投资的最大亮点之一,集中开工重点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35.5亿元,年度投资计划达139亿元,创下建区以来年度投资规模之最。

郑州高新区就此开始高起点谋划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二十多天后,2017年第二批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71.1亿元的20个项目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高新区占地900多亩的美丽天健湖公园为轴,一座现代化的未来科技城正蓄势崛起,该区域50平方公里,投资600亿元,按照智慧城市标准建设,不远的将来,城中将聚集大学创新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央企和国际企业研发总部,国家实验室等大型科学中心、金融创新中心等,成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导区和支撑区域、标志性区域、展示性区域。

【大跨越】 “创新”高地强势隆起

如果说郑州高新区29年的建区史是一条长河,那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准设立的一年,就是其中欢快活泼、别具风采的一个河段。一年时间里,不管是“老高新”,还是外地人,都对高新区这片热土的印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65天爬坡过坎、砥砺奋进,收获的是创新创业成绩的丰硕成果,赢来的是一个个国家号荣誉,集聚的是一座座创新的“富矿”。

2016年,郑州高新区在全国147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最新综合排名位居第12名,科技创新能力位居第7名,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第7名,孵化培育能力位居第2名,仅次于中关村。

目前,郑州高新区孵化器建设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其中4个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综合孵化器;新增众创空间22家,占全市的55%、全省的30%;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3家,汉威电子传感器众创空间入选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全省仅有2家,全市仅此1家。

区内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超过2万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超过20家。为了让企业把精力放在提升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上,郑州高新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形成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行政审批新模式。此外,郑州高新区还搭建了中介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综合性服务平台,集成各环节服务功能,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精心培育每一颗创业、创新的种子,已成为高新区的一种习惯。”在UFO众创空间,创业者张新民表示,入驻两年来,他每一天都能看到来自各地的创业者走进来,在免费的工位上完善着创业的梦想。像这样的省级以上创客空间,今年还新增5家以上,总量突破25家,孵化场地达7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达3500家。

“我们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在创业中心,创业者不用支付房租,只需负担水电费,还提供法务服务、财会服务支持等一系列企业发展急需的服务和跟投资机构对接的平台,这对一家刚落地的小企业来说是最大的支持。”郑州三和视讯董事长范桂萍说。

引领高新区破浪前行的,是加速转化的新技术、新成果,也是不断涌现的新模式、新业态。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总目标,高新区提出要着力实施一批创新资源集聚、重大项目引进建设、重点企业培育的重点工程,全面提升示范区综合发展实力。

郑州高新区去年还相继获批全国科技服务业试点园区、全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试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等“国字号”牌子。

【大发展】在创新中实现升级蝶变

在“创业”中相生相融,在“创新”中找到自我,郑州高新区实现升级蝶变的生动实践,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这目光里透着肯定、透着赞许、透着欣慰、透着羡慕、透着喜悦。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正以崭新的姿态崛起于中原大地!在郑州都市区的大格局中,高新区成为越来越重的砝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郑州高新区已集聚各类科技人才10万余人,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首位。高新区80%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近一段时间以来,高新区正着力集聚一批北斗产业相关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希望打造“北斗云谷”国家级品牌。在郑州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吸引会员近150家,涵盖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证券机构、会计事务所等机构,为企业提供上市挂牌前、挂牌后的相关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

据了解,省市正谋划在高新区建设占地约5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谷,将其打造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导区和支撑区域、标志性区域、展示性区域。建成后,将成为中原乃至全国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并引领郑州高新区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未来,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高新区将主动负重、转变观念、发挥优势、深化改革,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崛起步伐。

“打造‘创业成本最低、创业环境最优、创业服务最完善、创业成功率最高’的区域”——这是高新区政府对创业创新者的服务承诺。强力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流程改进,降低创新创业的行政成本。简化的行政手续、降低的创业门槛让创业创新在高新区星火燎原。

高新区人才办负责人说,今年将实施高端人才聚集工程,不断提升示范区创新发展的人才驱动能力;全面加快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打造中部地区知名的国家级人才特区。力争全年新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团队10个以上、省外高层次人才30名以上,带动一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驻区创业。

此外,高新区还将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工程、重点项目大建设工程、百亿园区打造工程、瞪羚企业培育工程、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上市企业助推工程、国际化高地打造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推行“一站式”政务服务。优惠的政策,优越的环境,让高新区成为资本积聚的“洼地”、创新产业发展的“高地”。

据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赵毅介绍,到2020年,要力争实现未来科技城基本建成的目标,使之成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标志性区域、支撑性区域和成果展示区域,年实现GDP500亿元。

到2020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孵化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2万家,孵化能力在全国高新区位居前列。

塑造世界级新兴产业策源地。构建以北斗导航与遥感为战略引领,以信息技术应用和智能制造装备为战略支柱,以科技服务业为战略支撑的“121”产业架构,全力建设“北斗云谷”和“中国地铁城”, “北斗云谷”“中国地铁城”成为国家品牌。培育北斗导航与遥感、信息技术应用、智能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中部地区培育中小企业创新集群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工程,每年培育瞪羚企业不低于150家。培育独角兽企业,到2020年,高新区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科技型企业达到10家,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50家。

【大视野】

高新区“朋友圈”越来越大

省领导在调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时明确要求,郑州高新区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羊,机遇难得、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唯有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合力,才能更加有力推进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跨越,不辜负省委、市委和全区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书贤表示,高新区由郑州西郊的一片荒芜之地发展成为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新城区,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区群众,坚定不移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锐意进取、苦干实干的结果。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给高新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为此,高新区已将2017年定为“示范区建设攻坚年”,通过攻坚,实现示范区发展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新签约主导产业重大项目19个,包括亿达软件园、新华三大数据基地、猪八戒网众包平台、天安数码城、腾讯众创空间等。郑州大数据应用产业园、北京盛景网联创新服务高速骨干网项目、合肥三元联创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对接。

郑州高新区正以海纳百川的姿态,让世界的目光不断聚焦郑州高新区,目前,高新区实施“开放提升工程”,构筑内陆国际化发展高地。积极开展与中关村、深圳、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西安等国家自创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对接美国硅谷、以色列、德国等全球创新高地,探索“一对一”个性化合作模式,建立高新区国际“朋友圈”。

坚持以开放促创新,积极引进国际性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接中关村技术人才转移,建设研发机构或产业技术研究院,提高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依托盛景网联和UFO众创空间,建设硅谷郑州高新区办事处;加快中德(郑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智能制造孵化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对外交流活动,推进高新区企业与国际技术产业机构的创新项目合作,全面提高国际化水平。

乘天时、秉地利、聚人和,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不久的未来,高新区必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地、高端人才聚集地、国际企业研发总部聚集地、技术成果交易转化聚集地,建设成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