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2017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心系民生福祉 真情传递民声
两会好声音
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有待加快
建议建设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
推动航空港经开郑东“三区”交通一体化
乡村旅游走特色发展之路
加快发展郑州通航产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会好声音

市人大代表吴福民:

和一线城市比,郑州创新型、大块头企业还是比较少,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把经济总量做上去,进一步提高郑州的首位度,提高城市开放度,打造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内涵,让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人大代表范春芳:

提升郑州的软实力,需要在人才上面多下功夫。如郑东新区要打造成金融高地,现在所有硬件都具备了,各种金融业态在这里实现了汇聚,下一步要多引进区域金融总部,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在东区扎根,那么金融之城必将更加亮丽夺目。

市人大代表史占勇:

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延链补链,继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战略政策优势,关键是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坚持开拓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市人大代表申学清:

众多国家级“大礼包”必将对郑州金融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中,金融服务业是一大重点和亮点,这些年,金融豫军逐渐发展壮大,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一定会发挥更大作用。

市人大代表王建永:

要突出郑州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带动作用,不仅推进与开封、新乡、许昌、焦作等周边毗邻城市融合发展,还要加强对郑州西部地区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对登封的融合联动。要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正确面对去产能问题,在完成化解目标的前提下,尽快推动资源型企业复产,保证全市经济持续发展。

市人大代表黄国甫: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做大做强产业,要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的相关产业政策,组织制定工业发展和两化融合解决方案,支持我市工业企业的发展。此外,在“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方面,建议涵盖卫生和教育系统人才引进。

市人大代表王建树:

东南片区产业定位要与航空港区有效对接,积极运用PPP等模式,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要利用现有资源,将东南片区打造成水生态文化区域,保留原有的田园风光,打造大都市区外的休憩养生慢生活区。

市政协委员钟海涛:

文化繁荣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义非凡。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遗迹、历史文化名人可以传遍世界各地,钢筋水泥则无奈。所以,郑州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原文化等进行整合,从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中提取精华,然后着重培养优秀文化工作者、文化精英、文化研究者等,让郑州文明发展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市政协委员王贵彬:

文化艺术界的委员、知名人士等应该加强联系和互动,多为郑州城市文化发展想办法。同时,多进行一些实地调研,为文化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文化场所建设等开辟途径,让郑州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百姓在生活改善过程中,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满足。

市政协委员王银玲:

在推进郑州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政府要重视、加强文化建设,弘扬郑州文化之魂,筑牢郑州文化之根,从而全面推进郑州文化事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丰兴运:

河南是文物大省,郑州文物也很多,政府应该重视文物监管工作,鼓励民间建设古文物博物馆,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资金和土地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

市政协委员苏东霞: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议大型会议奏国歌,体现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打造青少年教育基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家国文化、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支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郑州融媒体记者 覃岩峰 卢文军 高 凯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