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加利民便民惠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上接一版)(二)抓关键、激活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聚焦落实标志性、关键性改革举措,发展内生动能进一步释放。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去降补”政策落实,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原煤、钢材产量分别下降21.7%和14.5%;关闭煤矿61家,占全省的61%;市区商品住房去库存任务全部完成,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成效显著;企业降成本有力有效,累计为企业减负45.3亿元。围绕破解体制机制瓶颈,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工程成功申建,进一步简政放权,对160项行政审批事项中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全面实行,信息共享全面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加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围绕优化市场要素配置,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60家、占全省41%,全市挂牌上市公司达到184家,新增资本市场融资600亿元。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和领域,加快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落地。制定实施市级禁止类和限制类清单,开展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试点,PPP模式投资1818亿元,已落地699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围绕解决民生需求,农村综合改革、文化、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事项稳步推进。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三)提品质、扩成效,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推进。把“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作为战略重点,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新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郑东新区、上街区、高新区、中原区、金水区基本实现全域城镇化,全市城镇化率71%。登封、新密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第三批综合试点。大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成效突出,货币化安置率逐步提高,74个安置房项目启动桩基施工,49个安置区实现群众回迁,累计回迁群众13.2万人。82个“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4个、省级传统村落名录16个。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交都市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5号线等进展顺利,快速公交形成“5主65支”运营网络;嵩山南路、花园路等一大批道路完成整修。智慧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新建公共停车泊位7.1万个。中心城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新建改建供水管网125公里,新增燃气用户12万户、供热面积1052万平方米,侯寨水厂、双桥污水处理厂建设顺利推进,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二期和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投用。入选国家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和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以整治“四乱”为抓手,以“四区一环十五路”为重点,强力推进631条支路背街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较好改善。

(四)植优势、增后劲,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大力推动开放创新,以开放创新促转型、促发展。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航空港实验区加快建设,机场二期全面建成投用,开通客运航线186条、全货机定期航线34条;以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为抓手,手机总产量2.6亿部,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研发制造基地初具规模;成功获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通航“郑州制造”、郑州航展渐成品牌,通航产业发展基地逐步形成。郑州新郑综保区三期封关运行,进出口总值居全国海关综保区第一位。中欧(郑州)班列开行251班,载货量、满载率等综合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汽车、肉类、活牛、邮政等特种功能性口岸稳定运营,粮食、药品等口岸加快建设,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翻番。经开综保区成功获批。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市外资金16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7.2亿美元。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荣获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企业孵化能力跃升至全国第2位。政府主导的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527.6万平方米,全市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51家。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三磨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稳步推进。“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年度任务圆满完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1%。

(五)重防治、促统筹,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发展、保护两手抓,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蓝天工程深入实施。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深化、细化、常态化,统筹推进燃煤、扬尘、机动车等污染治理,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59天、同比增加21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4.4%、18.8%,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排名退出后五位,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年度考核获得优秀、名列前茅。生态绿化扎实推进。植树造林10.3万亩,市区新建绿地1529万平方米,“两环三十一放射”建成生态廊道362公里、累计绿化面积3261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34个,第十一届园博会园博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等加快建设,“一环一渠三网”生态景观带基本建成。生态水系加快建设。贾鲁河综合治理、牛口峪引黄工程开工建设,环城生态水系循环、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创建省级生态县(市)1个、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6个。

(六)惠民生、增福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发展为民,弥补民生短板,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持续加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4.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实现并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28.8万人;首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21.6万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连年提标,全年保障8.8万人,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开工棚改住房12.4万套,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5.2万套;落实公租房预分配制度,分配入住1万多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9所;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6所,新增学位5万余个;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随迁子女新生入学5万余人。一大批优质医疗资源项目投入使用。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8家、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20个,新增养老床位2600多张。“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谋划启动商都历史文化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等文化片区建设;配合文化部推动“二十四节气”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举办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经贸对话、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和首届“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等大型活动。我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积极防控风险维护稳定。更加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建设。平安郑州建设扎实推进,视频监控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无盲区、大通联、高效用”。打击严重暴力犯罪绩效、破获命案积案全国领先。信访维稳形势总体向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重拳打击和分类处置非法集资,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七)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若干意见,全市会议费下降48.7%,公车购置及运行费下降60.8%。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省人大建议、省政协提案62件,市人大议案6件、建议565件,市政协提案801件,除《关于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未通过外,其他议案、建议和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99%以上。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切实提升政府立法水平,制定政府规章5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持续整治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专项治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批违法违纪人员受到惩处。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持续加强,我市被评为“全国人防工作先进城市”。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统计、档案、史志、气象、地震、社科、红十字会、对口支援新疆哈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不足仍是郑州最大的实际,保持经济较快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新旧动力转换仍需时日,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要素整合的能力还不强,国际竞争力、国际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基础相对薄弱,高层次的科教机构和创新型、开放型人才不足;城乡发展方式粗放、城市综合承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大都市病”问题亟待解决;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仍然突出,系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措施还不够;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政府职能转变仍需深化,依法行政水平、政务服务效率、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管理能力亟待提升;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尚待根除。对此,我们一定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17年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我们贯彻落实国家对郑州新定位、新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综合判断,今年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体仍延续疲弱复苏态势。国内经济运行也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隐患有所聚集等,都将对我们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央应对能力强、政策回旋余地大,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氛围和难得的政策机遇;经过近一个时期尤其是“十二五”以来的发展,我市交通区位、人力资源、产业基础、开放载体平台等传统优势加速向综合优势转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供需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我们推进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的工作总格局,全市上下形成了心齐、劲足、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这一轮郑州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持续强化龙头、引领和支撑“三大作用”,真抓实干、负重前行,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在全省、全国大局中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战略主动权!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提出的打好“四张牌”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持续深化“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持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及“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工作方针,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奋发有为”总要求,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基本持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节能减排、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贯彻指导思想,实现预期目标,做好政府工作,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坚守政治定力,坚定跟着党的令旗走,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二是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引领把握发展新常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努力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三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受人民之托、为人民打工。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民生工作,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四是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充分释放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努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是必须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四大重点”工作。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通过项目推进促建设、强投资、调结构、惠民生、求提升、转作风,通过项目推进实现“四大重点”工作的新突破,实现郑州综合承载力、产业竞争力、开放带动力、创新驱动力、文化影响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下转三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