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原楼市 上一版3
稳价放量 楼市调控发力供给端
荣盛华府品牌体验之旅落幕
奥兰和园:繁华静谧两相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稳价放量 楼市调控发力供给端

本报记者 武 姣

近日,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楼市调控,从限购、限贷到限售,不断加码升级,堪称史上最严。在日前举行的郑州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去库存和供地问题,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按照2017年的供地计划发布,我市今年商品住宅用地将供应1.26万亩。这意味着市场平稳发展有了更多保障,不过土地增量之后能否形成有效供应链,还要受到市场的考验。

政策:调控瞄准供给端

4月6日,住建部和国土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近日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坚决防止出现区域性总价、土地或楼面单价新高等情况,严防高价地扰乱市场预期。据悉,这是本轮调控以来,中央层面首次出台土地调控政策。

为了保证住宅用地供应平稳有序,《通知》要求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那么郑州目前住宅用地情况如何?易居研究院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包括郑州在内的6个城市在过去6个月的平均去库存周期都在6个月以下,属于“必须显著增加供地且加快节奏”的城市行列。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郑州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7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1%,今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将再提高1.6个百分点左右。随着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省会聚集效应不断显现,地产销售形势持续向好。这表明郑州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解决供需矛盾是关键,切实增加供应势在必行。“所谓的‘限购令’都只是短时调控,长期调控还是从供给端着手。政府有地不卖,让类似郑州这样净流入人口逐渐增加的城市‘无地’可用,造成库存不足,房价上涨过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学院教授刘社说。从购房者角度来看,土地加大供应是喜闻乐见的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房压力,“屋以稀为贵”的情况或有减少。

实际上,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去库存和供地问题,提出紧紧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因地施策:库存量大的区域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去化周期短的区域坚持“稳价放量”,加大土地供应,强化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影响:土地增量稳市场

土地增量是否真的能提振购房者和开发商信心?对于房价的变化,影响几何?

郑州不少房企普遍认为,地价上涨主要是土地供应方面出现问题,去年郑州平均房价持续上涨,尤其是同比上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供地不足,购房者则希望土地增量可以让房价上涨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然而,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土地增量并不能完全解决房价问题。去年郑州房价过快上涨以及需求爆发的原因复杂,短期来看,增加土地供应就是影响市场预期,“降温”房价。

一位不愿具名的郑州某开发商表示,加大土地供应量,可以助力平抑房价,对房企来说是一则利好消息,开发企业也不想拿高价地,“地王”频出的现象会有所减少。房企会充分考虑供应量增加,进而调整自己拿地的策略和成本,也会对目前在售项目的定价、销售策略与速度进行调整。加大土地供应,尽管不能立即改变市场实际供求比,但会通过调节市场参与各方的预期,进而影响买卖房屋与土地、定价等行为,达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表示,土地的核心是增供,而增供的关键是打消地产商“一地难求”的顾忌。只要给开发商一个好的土地供应预期,开发商“配合”调控的动力就会增加。

总体来看,土地市场需要理性回归,对土地市场供应量的调控,有利于稳定地价和房价,使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对于稳定市场预期来说,土地增量则是长远大计,助力实现抑制土地投机、维护土地市场稳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声音:保证有效供应链

来自郑州市房产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郑州房地产销售增势不减,市区商品房销售累计面积257.35万平方米;市区商品住宅累计销售面积195.86万平方米。市场依然向好,增加供地不可避免。

据郑州市国土资源局信息披露,未来3年,郑州市区计划供应住宅用地2400公顷,约合3.6万亩。然而,另有数据表明,制定的供地计划和实际的落实供地量相去甚远。

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担心今年的实际供地量会不会打折。据了解市场上存在开发商拿地之后不开工,开工之后不按条件(达到预售标准)开盘的现象。

宋向清认为,加大土地供应后,拿地开发商应尽快开工销售,形成有效供应链,不能捂盘、推迟开盘等,这样才能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峰认为,国家的目的是,既然土地已经销售了,开发商应该尽快开工销售,形成有效的供应效果,减轻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在销售环节,往往会出现开发商房子盖好后该卖不卖,造成房子稀缺的现象。开发商在拿地之后,按照时间表施工、卖房本身就是其应该做的。这属于市场监管政策,关键还是看各个城市的落实情况。

房产专家建议,土地调控不能放松,土地供应量加大之后,还需要相关部门对管理进行把关,另外也需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严密监控土地市场,规范土地市场交易程序;另一方面,开发商需要紧紧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市场土地放量还需因地制宜,只有土地形成有效供应链,才能让土地调控真正起效,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