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分化与进化:寻找经济新动能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咖云集 共话经济发展新动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刘永好:
大咖云集 共话经济发展新动能
刘永好
汪建
洪崎
左晖
梁建章
马云

郑报融媒记者 侯爱敏 张倩 肖雅文 文 周甬 图

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分化达到结构的调整,通过进化达到产业的升级。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产业升级,都需要一种动力,需要一种动能。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个新动能具体体现在哪里?昨日下午,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全会上邀请了六位国内最具洞察力、创新力的行业领袖,就年会 “寻找经济新动能”这一主题进行演讲接龙,从不同角度发展,共话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多用“心”

“新希望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一批民营企业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通过机制体制的变革,带来了很大的社会价值。目前,新希望集团是世界第二、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新希望集团乳业企业通过混合改制、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非常具有活力的企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刘永好在演讲时说,新希望集团的发展历程,很好地证明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混合改制价值的所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机遇的同时,也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刘永好认为,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心”要正。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有一颗政治家的勇敢而开放的“心”,下决心通过混改,让经济发展焕发新生。企业家需要有企业家精神的指引和实业报国的“心”,企业家要敢于承担责任,要有担当,同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有办法把国有企业通过混改做得更好。民营企业家需要拥有一颗责任“心”,民营企业家要认识到参加混改不是分配,不是去占便宜,而是获得机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还需要政商之间一颗热情和干净的“心”,有了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让改革见到实效。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

生命科学研究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演讲中阐释了基因学和生命健康的关系。

汪建表示,如果物质时代的基本支撑是物质学,那么生命科学时代的基本支撑是基因,在他看来,当物质社会逐步富足时,人们对于“活着才是硬道理”的理解越来越深,但是“健康地活着”对于部分人还不是特别刚需,但把它变成刚需却有着极大的意义。人们如何活的更长寿更健康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实际问题。而生命科学研究,也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他认为,我们也要追究出身缺陷的“清零”,让中国的肿瘤病人与欧美的病人一样,治疗以后也能再活十年。人类终极市场是健康长寿,即保住体质和颜值。

“当下,我们大力倡导和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观念,离不开基本的科学规律,而生命科学的基本规律就是基因科学,新型农业发展更离不开基因科学的支撑。”汪建表示,他目前与河南省政府一起建立了国家基因库河南分库,准备建立以基因科学为指导的大型育种中心。希望这能为河南的转型升级发展带来新动能。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崎:

新金融要用三个“新”服务新动能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寻找新动能。我理解的经济新动能,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主要是两方面: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银行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时候,我们也在寻找自己的新动能。”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崎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长期战略目标,如何将中长期目标与短期战略打通,我们关注的是投资。作为商业银行,我们要重点搞清楚的就是未来投资的方向在哪儿、聚焦到哪儿、由谁来干。首先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圈定了‘在哪干’,清晰规划了新动能的重点区域。其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指向‘干什么’,新技术新产业正是新动能的根本所在。再次,大众产业、万众创新明确了‘谁来干’。实体经济的需求决定了新金融的发展方向,新动能需要新金融提供服务支持,同时新动能也通过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渗入到金融领域。”洪崎认为,未来新金融要通过三个“新”服务新动能:应用技术新,新金融本质是智能金融。只有运用新技术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服务模式新。传统金融工具服务模式难以适应新产业、新主题的需求,必须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创新服务新模式。风控供给新。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纷纷制订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风险偏好,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新模式。

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

“购租并举”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节点,需要找到一个创新的发展模式。” 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说,传统发展模式让房地产行业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建立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是当前国内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左晖认为,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发展机制,需要从土地、税制和金融机制等角度出发,让房子回归居住的属性。

“目前国内房屋租和售的占比差距还是很大,租房的占比非常小,我估计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机构化租赁住宅,整个中国的租赁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10%提高到30%多。” 左晖说,发展房地产行业在考虑加快存量房流通速度的同时,还要建立“购租并举”的市场体制机制,让租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购租并举”可以让城市的发展变得更加绿色,也能让房地产行业再次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会主席梁建章:

自主创新的活力来自人力资源

企业的根本动力是人才,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来自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会主席梁建章说,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国家到发达国家,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活力来自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数量和质量。数量就是人口,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几十年高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

对互联网和服务企业而言,庞大的本土市场具有很大优势。制造企业的产品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服务企业则首先需要跟本地客户进行交互,必须在本土市场取得很大优势后,才能把模式扩大到国际市场。未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有优势去世界竞争,就是凭借我们有世界最大的人口市场规模和最多的人才优势。

梁建章说,未来中国的人口状况并不乐观,会面临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质量也面临挑战,农村教育依然薄弱。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却把孩子留在农村,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未来要考虑如何建设更多公共设施,满足农村孩子到城市接受教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幼儿园,解决城市女性生二胎的后顾之忧。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未来三十年世界变化超出想象

未来30年整个世界的变化会超过大家的想象,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巨大冲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的50年,前20年一定是技术公司的事情,后面30年则是技术的应用。未来30年一家企业如果不跟互联网挂钩,不利用互联网去发展自己的业务,前景将非常不乐观。

马云认为,未来中国10年到20年以内,几个“新”一定会冲击各行各业。首先是新零售,线上线下的物流数据将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零售体系。未来零售行业要学习的不是怎么卖东西,而是怎么服务别人。不管你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是线下零售,学会服务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切要以人为本。其次是新制造。原来制造行业标准化、规模化、低成本这套东西,很快会被个性化、订制化、智能化取代,以前我们希望买的东西越来越标准,今后一定是个性化。出现大数据后,未来巨大的变革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远远超过零售行业。还有新金融。我理解的新金融最大的变革是由原来的二八变成八二,原来金融机构是服务20%的客户赚80%的利润,日子过得非常好。但是未来的金融业一定是八二,也就是必须要服务好80%昨天没有被服务的领域,必须是普惠的。如果你今天不去思考80%没有被服务的,不去思考如何让金融变得普惠,就不会取得很好的发展。另外一个是新技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也远远超过之前30年,互联网将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数据将成为所有企业创新的能源。未来在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方面诞生的操作系统将层出不穷。

新实体经济将会诞生起来。未来30年会有很多新型实体经济。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把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和实体经济互相支撑。所以新金融也好,新技术也好,大数据也好,首先要打造一个真正的扎实靠得住的信用体系。只有建立这个信用体系,所谓的P2P才可能出现,才会诞生大批的新实体经济。

还有一个最近提的新机器人和人的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大”是指大计算,“数据”是指云数据。过去的时代,特别是过去二三十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在流水线上特别明显;未来的二三十年我们将会把机器变成人,机器将会做很多东西。

同时,未来30年一个巨大的变革是就业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一定会有大型地转移。每次新技术都冲击了就业,但也创新了就业。30年以后时代杂志封面的年度最佳CEO很有可能是一个机器人,它记得比你牢,算得比你快,根本不会对竞争对手生气。过去我们要技术,未来则要聚焦文化。有一点可以肯定,十年二十年以后,人类一天工作不到四个小时,休息时间会变得很多,原来我们一辈子只能去30个地方,今后可能去300个地方,甚至3000个地方,世界将变得非常流动。

马云特别提出,由于技术的发展,教育必须改革,孩子们必须有创造力、创新力,更要有好奇心,才能适应未来的时代。

马云说,今天80后上互联网的人是17亿人,再过10年,这个世界将有50亿~60亿人使用互联网。对企业家来讲,未来的30年世界不属于互联网公司,而属于用好互联网的那些公司。所以希望大家高度关注“30”,第一关注未来30年,第二关注30人以下的企业,第三关注30岁左右的年轻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未来有希望、有期待、有准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