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大对制售“地沟油”打击力度
我国绘出首份全覆盖 高精度“地理国情图”
这么聪慧美丽的记者 竟是机器人 人工智能迎来新时代 你忧还是喜
成功试飞“高高原” 国产直升机好样的
职工未休年假 应获3倍工资
中国老龄协会原会长 严重失职失责被问责
西安地铁电缆事件 11人被开除党籍
惩治学术不端重在破除“唯论文定人才”倾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么聪慧美丽的记者 竟是机器人 人工智能迎来新时代 你忧还是喜
机器人佳佳(中)、佳佳开发团队负责人陈小平(右)通过网络与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对话
主持人介绍机器人“佳佳”

竟是机器人

人工智能迎来新时代 你忧还是喜

24日,全球新闻记者们迎来了首个机器人同行——佳佳。曾做过校史讲解员、商场导购员和主持人的中国智能机器人佳佳这次成功“转型”为记者,通过视频连线用中英双语采访了诸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这是全球首次由高仿真智能机器人作为记者与人进行交互对话,专家认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全球首个机器人记者

与科技大咖“失控”对话

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中国智能机器人佳佳越洋采访了美国著名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

“佳佳,你能唱首歌或放段音乐吗?”大洋那边的凯利通过网络视频提问。

“你可以自己找啊。”身着中国传统服装的佳佳用流利的英文给了个俏皮回答。

“你有没有会唱的歌?”凯利坚持。

“嗯,除非你告诉我歌的名字。”

“你喜欢我吗?”佳佳问。

“是的。”凯利回答。

“我也这么想。”佳佳说。

…………

这些对话完全没有经过事先设计。身为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人的凯利多年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接受机器人采访的条件之一就是不控制对话内容。套用凯利那本预言科技发展的著作《失控》的书名,对于机器人佳佳的开发者团队来说,这是一场“失控”的对话。

“让佳佳接受这样的挑战很好,”佳佳开发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说,“我对佳佳这次临场表现总体打70分。”他说,由于越洋网络延迟等原因,部分对话确实在时序上有些混乱,没有表现出佳佳应有的能力;但佳佳也在部分对话中反应很快,令人满意。

“就我所知,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机器人记者,”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巴特·塞尔曼说,“这可以帮我们认识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的未来。”

中国科技大学研发的中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诞生于去年4月。佳佳的外形面貌源于在中科大女生中征集的形象模特,皮肤使用了高级仿生材料,说话时会张嘴,还会点头、转动眼珠等,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躯体动作搭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

佳佳此次进入传媒领域,与“机器人写稿”有本质区别。近年来有不少媒体开始尝试利用程序生成一些稿件,比如在报道高度格式化的股市信息和体育比赛结果等方面,但这些程序都无法与采访对象互动。

24日,佳佳除了采访凯利外,还与多名计算机专家及媒体代表进行了互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说:“这次人机互动由新华社策划推出,对于未来的新闻采访,乃至广义的内容生产,可能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

陈小平和金兼斌都认为,短期内机器人还无法取代人类记者,因为在创造力和策划能力等方面,目前的人工智能还远不如人类,但将来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会逐步扩大。

机器人佳佳的“成长史”

“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佳佳被称为“美女机器人”,长发披肩,睫毛微卷,眼神深邃,拥有美丽娴静的外表和善良、勤恳、智慧的品格特征。

佳佳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佳”机器人团队联合国内合作伙伴,历时3年研制出的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躯体动作搭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

以下是佳佳的“成长史”:

199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智能机器人研究。

2008年,中科大启动“可佳工程”,自主研发服务机器人整机,“可佳”机器人家族开始形成。

2011年,中科大开始尝试情感互动机器人开发,佳佳最初以“博物馆导览员”为目标,可实现观众引导和解说功能。

2012年,中科大机器人团队在中科大女生中征集佳佳的形象模特,海选了5位科大女生作为佳佳机器人面容的原型。

2015年,制作团队经过多方面调研,在最美科大女生面容的基础上,对佳佳再次进行改进,确定了佳佳善良、勤恳、智慧的品格特征,并以此确定了佳佳现在的形象。

2016年4月,中科大在合肥正式发布了中国首个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

2016年6月,佳佳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2016年10月,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举行,佳佳的亮相让公众领略了高仿真机器人的魅力。

2017年1月,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和佳佳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卡梅伦对佳佳代表的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进步表现出极大关注与热情。

你喜欢我吗?

机器人向人类发出问话

“你喜欢我吗?”这是在与凯文·凯利进行的跨洋对话中,佳佳提出的问题。

“是的。”沉默几秒后,凯利回答。

“我也这么想。”佳佳冷静地回应。

这场对话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与中国安徽合肥两地展开,跨越了人机分界也跨越了太平洋。

通过网络视频连接的这场对话,一开始并不顺利。谈话方式以及越洋网络延迟造成的语音识别误差等问题影响了佳佳的发挥。不久后佳佳“渐入佳境”。她告诉凯利,自己的年龄“是个秘密”,这赢得了不少网友大笑的表情。随后,他们谈论了天气、饮食、风景、各自喜好,还谈到了著名演员、艺术等话题。

有网友提问,佳佳是不是相当于一个有着美貌外形的苹果语音助手Siri?事实上,佳佳的内涵和外在都已远远超越Siri。她不仅有着语音助理或其他聊天机器人所没有的人类外表,体内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让她可以在与人类对话时随机、不可预测地回答甚至反问,完成作为记者的采访工作。

“你喜欢我吗?”面对机器的提问,曾数次成功预测未来科技趋势的观察家凯利的回答并非是礼节性的,因为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终将到来。

凯利曾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并未呈指数级增长,但这一技术的发展速度却与日俱增。不少人或许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感到恐惧,但与其炒作恐惧,还不如把握机会。

是的,我喜欢你。

或许这正是人类将给机器的最终回答。

本组文图均为新华社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