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艺汇演庆五一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中原区完成油烟 净化器首轮清洗
中原区审计局喜获殊荣
“读书日”活动丰富多彩
就业开局“温暖” 社保水平提高
频遭“滑铁卢” 百货业去向何方?
郑州海关一年查获 涉嫌侵权货物2万件
上周我市鸡蛋 价格小幅下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频遭“滑铁卢” 百货业去向何方?
——从北京SOGO“撤柜潮”说起

坐拥北京宣武门黄金地段的SOGO庄胜崇光已有近20年历史,这个曾经见证并创造百货业辉煌的高端商场,从去年底至今持续经历着令人尴尬的“撤柜潮”,引发了消费者和业界的广为关注。

相对于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攀升至77.2%的佳绩,传统百货业发展却在放缓,频遭“闭店潮”。在这些个案的背后,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振兴实体百货业,值得思考。

高端商场遭遇“撤柜潮” 个性与共性问题并存

庄胜崇光百货于1998年开业,曾是北京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场之一。记者近日在走访SOGO庄胜崇光百货老馆时发现,一层的高档化妆品专柜全部撤销,成了服装大卖场,二、三层正常营业,四、五、六层的销售柜台已人去楼空。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逛SOGO是不少消费者拥趸的时尚生活方式,而今这里却渐成了大卖场。

业内人士表示,在电商大潮澎湃兴起的背景下,SOGO走向萧条,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主营业务调整和自身经营不善有关,但也从中折射出我国传统百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困境。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6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5%,降幅相比上年扩大了0.4个百分点。华堂、百盛等老牌百货在北京关闭部分门店,进一步引发百货业是否再遇寒冬的质疑。

品牌少、个性缺、不好玩,百货业需“自我把脉”

个性问题固然为主因,但事件透露出的百货业更深层次的问题更值得重视。

记者在走访位于朝阳区东大桥附近的蓝岛大厦时发现,虽然离使馆区不远,但商场内冷冷清清,营业员比顾客数量还要多。不少名牌服装打出3至5折的优惠价,却无人问津。

百货零售业近些年频遭闭店,显示出发展的严峻态势。除了受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租金成本高企,电商冲击等影响,百货业自身还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彭建真指出,现在涌现出网购、海淘、代购等多种模式,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实体店如仅靠打“价格战”而不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势必不能长久。

百货业的联营扣点模式,也被认为是导致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自采自营则被视为拯救百货业的“良药”。“由买手直接从厂家购货,信誉、特色、成本上都有诸多优势。”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魏波说,而且能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品牌,打造百货店的软实力。

在彭建真看来,国内外百货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缺乏新奇好玩的体验。不少百货店尝试多元化经营,但多是增加餐饮和简单娱乐,但并未真正实现购物中心的业种和品牌的组合。

独特性+趣味性 供给侧改革精准发力

百货业未来走向如何?转型出路在哪?专家认为,应从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消费场景的趣味性等方面入手,推进百货业的供给侧改革。

比如一些运动品牌的体验店里,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卖产品,而是开辟了集设计、灯光、场景于一体的动感跑步区域。跑步者置身其中时,能体验到真实的运动场景,而且跑步的数据也会在室内外屏幕上实时显示,充满了互动与乐趣。

当然,并非单纯地从百货业态转型为购物中心就能解决问题。彭建真指出,百货业要向新奇好玩的体验、族群社交场所、家庭生活体验转型,提升内在价值,才能活得更好。

“买手制的推进不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魏波指出,由于买手对于行业趋势、消费者喜好要非常了解,但目前人才匮乏,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对消费者有充分的了解,而数字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阎立刚表示,实体零售商家既要用好互联网进行销售、营销,又要借此研究清楚目标群体及其消费偏好,才能进行精准营销和生产。

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