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交流共融 创赢未来
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与现代如何兼顾
慧通课堂 让学生融会贯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交流共融 创赢未来
第十一届中国郑州·新加坡中小学校长论坛侧记
郑州市第四中学学生社团展示

本报记者 苏立萌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怎样让学生告别追分学习?校长该如何引领学校的课程改革?4月24日~25日,聚焦这些问题的第十一届中国郑州·新加坡中小学校长论坛在郑州四中举行。

30多位郑州、新加坡的校长及教育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放眼全球,灵活应变:校长课程领导的思考与实践”会议主题,深入展开交流探讨。期间,双方校长还针对课程体系、教学评估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深度剖析,交流解决经验,共话教育发展。

教研活动赢得嘉宾点赞

热情洋溢的足球文化节彩排、底蕴深厚的豫剧表演、流畅动听的古筝弹奏……4月24日上午,新加坡教育部学校司(西区)督导黄君颖与新加坡中小学校长代表团在我市教育局宣外处处长张莹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中原区伊河路小学、中原区郑上路小学,欣赏学生带来的舞蹈、交响乐、古筝、戏曲等社团成果展示,参观学校创客作品展览室、文艺教室等,并走进该校的模拟联合国大会,聆听小代表们的纯英文提案。“郑州小学丰富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让人称赞。”一位新加坡小学校长表示,学生的表现也非常精彩。

在郑上路小学观看第七届校园足球文化节预演彩排活动之后,该校校长郑晓燕还为代表团介绍了该校的足球教育发展成果。代表团对所访学校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给予肯定和赞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郑州·新加坡中小学校长论坛还首次融入了教研活动环节。新加坡中小学校长代表团走进郑州四中语文课堂,聆听了一节《木兰诗》,并参与了随后的课后教研。新加坡的校长们充分肯定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学生自信心、学习习惯培养的能力。“之前从未听过《木兰诗》,这次我也上了一堂课。”新加坡育林中学校长王慧敏说。

一位新加坡校长还谈到了双方教育在文化上的差异,并表示:“受历史因素影响,我们开设的母语(语文)课程较为简单。不过,作为炎黄后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母语更好地在海外传承下去。”

校长对话聚焦课程创新

当下,全球化是世界发展不可回避的态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迎接挑战,在4月25日第十一届中国郑州·新加坡中小学校长论坛上,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李陶然认为,学校教育作为领头羊更应具有未来意识,要在课程设置与实施评价等诸多方面做出努力。

论坛上,与会者围绕“校长课程领导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展开了真诚、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分享了各自学校在建设教师文化方面的创新架构和举措,深度剖析了各自在教育管理中碰到的困惑。并针对校长带领教师团队如何构建课程、如何创新课程、如何激发课程活力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互动,通过对话、碰撞,反思教育课程,分享引领课程的成功之道。

“一个学校的课程集中体现了校长的办学思想,课程品质决定了学校的当下,更影响儿童和学校的未来。”郑州市第四中学校长闫培新认为,学校在了解学生发展和课程需求、设计课程的同时,还应倾力打造教师“尖兵”,通过轮训,引领教师“站得高看得远”。

王慧敏表示,教育应该“放眼全球的思维、与时并进”,因为颠覆性的挑战将不时上演,将通过应用学习项目与生活教育项目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精神和能迎接未来挑战的学生。她所带领的育林中学现在正通过飞行和航空学习项目计划与以美术为基础的生活教育计划,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现场,各方校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新加坡锦明小学校长谢世洲展示了发掘学生潜能、增进学习效益的课程评估模式,并认为“死记硬背、总结式评估、题型缺乏”等典型课程模式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力求上进的动力,身为校长应该灵活应变,及时作出调整。

切磋琢磨着眼教育未来

据悉,2007年至今,通过“圆桌会议”这种形式,郑州、新加坡双方开展了互派校长挂职锻炼、名师赴新加坡交流学习、学生互访、参观学校特色成果等一系列的教育交流活动,该活动已成为两地教育界专家及校长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传承友谊的重要平台,对推动双方教育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次,两地教育专家、校长再次相聚郑州,分享各自在教育事业上的新理念、新成果,共筑创新双赢好局面。正如黄君颖所说,“十年来,郑州与新加坡双方数百位校长的交流,在校长如何构建学校文化等教育热点上互相学习借鉴并取得了新进展,此次‘放眼全球 灵活应变’论坛将进一步促进新郑教育的蓬勃发展。”

切磋琢磨、观点共融。“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和第一领导者的校长,要从课程领导方面去思考、研究并不断地创新实践,校长的课程理念、领导力与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力度和成效。”郑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王巨涛总结说,论坛的成功举行,促进了郑新双方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性、基础性问题方面深化联合研究、达成教育共识。活动也将使郑州和新加坡在校长和教师的培养培训、教育合作交流及人文交往等领域建立起新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形成更紧密的教育交流合作关系,携手推进教育的共同发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