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6版:2017郑州航展特刊 上一版3
产业发展实力强 城乡一元面貌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峡窝镇:
产业发展实力强 城乡一元面貌新
郑州向日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马固狮鼓队表演获郑州市非遗项目展演一等奖
石嘴村百人秧歌表演获郑州市秧歌大赛一等奖
劳动技能培训
柏庙安置区和魏岗安置区 ▲
丹江社区
上街石嘴村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峡窝镇便民服务中心

通讯员 陈春子 李伟娴

峡窝镇地处上街区南部,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中原西路、科学大道穿境而过。辖区总面积46.8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3。辖23个行政村、3个社区,并代管五云中心社区,6万人。近年来,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区的各项决策部署,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融入“三融入三提升”战略,以全域城镇化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强镇、特色名镇、生态靓镇、和谐稳镇”打造为重点,齐心协力,排难共进,谋发展、促转型、求创新、惠民生,努力建设“城乡一元、富裕安康、智慧生态、文明和谐、平安幸福”的新峡窝。

该镇先后获得 “河南省百强乡镇”“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 “郑州市革命老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快’乡镇” “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二十快乡镇” “上街区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方顶村成功入选第六批“河南历史文化名村”。

多极发展增实力

近年来,峡窝镇围绕“一座山、三个园区、三个街区、四个产业”,做好、做足文章。

“一座山”,即以五云山为依托,大力引进现代都市农业、服务业,发展旅游休闲、通航服务、昆仑物流等;“三个园区”,即:装备产业集聚区、智能电气产业园、中小企业园;“三个街区”,即:特色书画一条街、特色名吃一条街、建材装饰一条街;四个产业,即:机械制造、智能电器、通用航空、养老休闲及文化餐饮。

“两路并进”增产业实力。峡窝镇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举,着力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全镇新上、续扩建重点项目50个,其中超5亿元项目11个、超亿元项目28个,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实施“腾笼换鸟”,引进郑州正兴新材料、河南商之易、合宇道路设备、宏宇钙业等多家企业。雪山、万谷机械成功上市“新三板”,万乐、郑大铝业等8家企业已在股权托管交易市场挂牌。五云山和方顶村明清文化旅游开发、建业联盟新城、啸鹰航空公司、盈盛老年公寓、中信国安等主导产业项目的入驻,带动峡窝镇产业向高质高端发展。目前,全镇已建成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增专利授权456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20件。2016年财政收入实现1.54亿元,比同期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3.8亿元,比同期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57.55亿元,比同期增长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2.78亿元,比同期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300万元,比同期增长12.6%;招商引资实现区外资金20.3亿元,比同期增长1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60元,比同期增长7.3%。

放活并重,着力增强发展新动力。峡窝镇以改革创新和试点镇建设为重点,促进企业创新创业。鼓励和引导民间在终端服务上自主创业,实现创新创业、吸纳就业。逐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扶持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智慧社区及智慧养老。积极培育中铝物流、五云山生态、养老产业等新兴产业配套电子商务产品,力争年底前打造1个智慧社区。

“城乡一元”新跨越

峡窝镇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让辖区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全力以赴,实现全域城镇化建设新跨越。该镇23个村庄、1个社区全部完成征迁,安置房建设基本完成,全面启动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办理工作,创新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十个均等化”政策,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和“村改居”,逐步实现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新型社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新建便民充电桩3000个,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窗口集中办公,村便民服务站及个别小区便民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基本实现“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新建、续建道路30余条,完成全域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3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7%。完成了15条生态廊道和5个城市游园的新建改造,“四湖一河一库”生态水系建设基本完成,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成投用,城镇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重拳出击,坚决打赢“双迎攻坚”战。巩固前期大气污染防治治理成果,避免问题反弹,强化企业、燃煤锅炉、黄标车、餐饮油烟、垃圾、秸秆焚烧的治理;强化施工监管,做到开工前“六个到位”、施工中“七个100%”,取缔土小企业70余家,淘汰黄标车184辆,有针对性实现待建空地永久性治理。整治“六小门店”,“定人、定任务、定时限、定措施、定责任、定奖惩”,对全镇288家“六小”门店实行科室分包、一日三查,严防死守,现已达标176家,关停112家。持续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标兵、道德模范评选,志愿服务等活动,实施文化建设“双百”工程,推动居民的现代化及文明素养的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统筹优势资源,助力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结构,引进国内外名校,发展规模化教育房产,提升新区的教育整体水平。辖区现有大学1所、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6所,特别是学前教育基本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加大峡窝镇卫生院建设,建成1个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食品药品监督基层站所开始运行,殡葬服务设施(福泽园)项目开工建设。加强村级文艺宣传队建设,组建乡音艺术团、沙固爱心艺术团、石嘴百人秧歌队、马固狮子鼓、晨光河洛大鼓等特色文艺团队。扶持特色文艺宣传队伍,实施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和系列节日主题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观沟重阳观、马固王氏宗祠、关帝庙及老上街卢医庙、石嘴玉仙圣母庙等地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和谐稳镇”。支持慈善事业,完善社会保障,注重特定人群精准帮扶,落实好优抚、救灾、助残、救孤、济困及低保、五保等政策,逐步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及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失地农民就业、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发展特色产业、农村居民就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依托工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园、农民创业园“三园”建设,引导更多的搬迁村民和困难人员就业。深化平安建设,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确保不发生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和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坚持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领导包案、接访、重大项目信访风险评估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机制。建成1个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4个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室,全面依托网格化管理,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着力消化处理一批疑难和遗留问题,排查化解问题率达96.6%,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生产安全、药品、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等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组织建设显成效

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组织建设是保障。峡窝镇注重加强党组织建设,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从严、从实、从新”推进党建工作,提升党员和干部素质。

严抓基础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加强村级在线平台管理运行的监管,督促村干部尽职尽责;定期开展非公党建指导员培训,真正帮助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力争14个农村党组织书记达到“三有三带”标准;扎实推进农村“四议两公开”、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确保基层民主落实;加强新型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合资源,建设高标准的新型社区党建阵地;加大对重点岗位、重点部门、重点人员的廉政教育和腐败风险防控,防止在基层党员干部出现违纪违法、侵害群众权益等问题。

干实主线工作。以“三大工程”为统领,通过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抓实“五好”党委争创工作,切实发挥好党委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推进党支部分类升级,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大规模的党员及党务干部培训,提升党员和干部的素质与业务水平。通过持续深化“做焦裕禄式好干部”“践行先锋标准、岗位建功立业”“党员活动日”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把党员标准立起来,依托“党员志愿服务站”“党员服务中心”“特长党员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等构建完善党员志愿服务网络;落实在职党员“报到、认岗、承诺、服务、评星、激励”六步工作法,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严把党员“入口”关,畅通党员“出口”关,积极探索流动管理,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先锋作用,加强细胞建设。

创新特色工作。深化开展农村党员积分管理,量化考核,形成目标明确、操作规范、监督到位的管理新机制。探索推进区域化党建,建立镇区域党工委和联合片区党委,逐步制定联建目标、联建项目和推进措施,以项目化联建的方式共同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建立移动党建平台。推广运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建立手机APP(党员小书包),为党务管理,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