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书语童画”邀你作画、观展
赠书 征文活动正在进行
用创造性作品 带给孩子温暖
“舞林高手”绿城争霸
最美的青春留给梦想
“田国富”来郑州
高科技“感映”技术 带你欣赏梵高名作
品读先知故事 照亮脚下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创造性作品 带给孩子温暖
——访作家孟宪明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从小就是“孩子头”、19岁高中毕业后当了4年老师,20岁开始写作的孟宪明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不仅十分熟悉孩子的生活,还深谙儿童的心理,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成就斐然。在不久前推出的新作《花儿与歌声》中,孟宪明再次把笔触投向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而作品传达的,仍是让人充满力量与希望的温暖与善意。

《花儿与歌声》以离家出走的五年级学生范大强遇到了盲妹妹心明,并带她走进学校为开端,新来的老师高虹发现了心明的音乐天赋,不仅让6岁的她担任了学校的领唱,还联系到省城大医院的医生,让心明的眼睛有了弱光。最终,在爱的怀抱里,唱响了一曲人间的赞歌……创作中,孟宪明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人物和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小事,让读者一步步走进那些远离父母的乡村孩子们的心田。他们的心理变化、他们精神的成长、他们的美好和善良以及他们的渴望和理想,流露于字里行间,让人们感动和深思的同时对留守儿童更多了一份理解和关爱。

孟宪明说,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很看重“创造性”,而《花儿与歌声》就是他当成交响乐来做的。“我内心有三重音乐节奏,文字、花和音乐。本来我们乡村的孩子就像花花草草一样,我认为它是一个乡音,是一种象征,我看到这些孩子们我老想到这些草,他们很普通,但是生命力非常顽强。”孟宪明说,书中的24种花是独立相关的,像乡下叫不出名字的孩子;每一个章节都配有一首歌谣,还有书中老师创作的17首音乐作品,它们相互映衬,组成了孩子们的“花儿”与“歌声”。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民俗学家、编剧,孟宪明的多部作品“触电”且屡获国家大奖:长篇小说《大国医》荣获河南省长篇小说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电影《念书的孩子》《新年真好》获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最佳影片奖;电视剧《大国医》荣获200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钱景”并非优厚的儿童文学领域,孟宪明为何一写就是数十年?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给孩子看的东西一定要是好的。如果不重视孩子的阅读,将来一定要付出代价。”孟宪明坦言,自己一直非常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现在还常常去学校周围观察放学后的孩子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我的作品都在传达一个温暖、向善的主题,给孩子的东西不能恶,即使有一些恶,也要经过一定的变形,结尾要很好。”孟宪明举例说,如《花儿与歌声》中,老师也对孩子有误解,但最后老师给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这样的温暖和感动,才能给人美好和希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