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春·奉献
牧羊图(国画) 蔡卫星
我的工资请你花
古人的幽默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清晨(油画) 冯 丹
列子故里圃田泽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的工资请你花

♣ 王国华

嘉靖二十年(1541年),朱氏王朝的祖庙损毁,需要更新翻修。古代修庙是件大事,耗费不小,而此时边防军饷亦连连告急。内外交困之际,吏部尚书许赞上疏,提议暂借百官的工资(俸禄)应急。嘉靖的回复是,上司借下属的钱,非盛世王朝所为,不干。1584年,万历皇帝在大峪山下修建陵墓,又有大臣提议让百官捐献俸禄,相当于每人交一份份子钱。皇帝没有答应。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乾清、坤宁二宫被大火烧毁,群臣又打算“捐俸助工”。商议过程中,一个御史奋笔写了这么一句话:“皇上需要钱,喜欢钱,你们就心急火燎地捐出俸禄,如果皇上好色,你们该怎么办?”在座者皆面红耳赤,无语退散。但此后各衙门、各官员陆续以公函或上疏的形式请愿,希望“捐俸助工”。万历皇帝忸怩作态地推辞了几下,欣然应允了。不知最初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怎么想的,仅仅是拍马屁吗?反正开了这个口子,祸害无穷,上自宗室亲王、下至低级军官、监生生员,纷纷向皇帝进献年俸乃至祖产。而捐俸助工成为政府的潜规则后,一直祸延清朝。

清朝从明朝手里接管了天下,修正各种政策,但不知为什么没有调整捐俸助工这样的恶政,相反却变本加厉。康熙中晚期,克扣官吏薪俸的现象已极为严重。因军需不足,云南官员的俸银已预扣至雍正十三年,而湖广官吏则十多年未领分文。为官者为什么愿意交出本属于自己的薪俸?原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家国不分。把自己的钱给政府用,相当于交给家长了,自己扮演了忠臣孝子的角色,易产生道德上的优越感。雍正元年二月,广西巡抚孔毓殉上奏,因广西贡院狭小简陋,自己率下属捐俸改修之,并添造号房(考试用的小房)一千五百间,自称“不敢支销库项,不敢丝毫派扰小民”。当年六月,他又上奏,自己率司道各官捐银五万两,已送至西安藩库帮助军需。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孔毓殉自豪的表情,也可就此猜测,他的下属不一定心甘情愿捐俸,但自己的顶头上司发话了,不响应就是跟上司对着干,只好在胁迫之下交出俸禄。

真是匪夷所思,这么多人,这么多年不领工资,他们是怎么活过来的?养家的钱从哪里来?用脚丫子都能猜到——从别处搜刮而来。

雍正皇帝对此深有感触,也非常恼火,上台后立即着手处理这个积弊多年的问题。他在湖广总督杨宗仁的奏折中批示道:“听说捐俸助工一事,我相当生气。如果是必需的花销,那就正大光明地列支,动用国库钱粮。如果是你们地方上自筹资金一类的小事,何必详细汇报?在捐俸过程中,若有不守规矩的督抚虚报数目,明明只需花销一万两银子,却让下属和百姓捐两三万,也没个具体账目,这怎么成?另外就是因为有了捐助,某些地方官才敢拖欠钱粮、亏空仓库,打着为公的旗号,最后还不是从国库里拿?此等有害无益之举,你们要给我好好改改。”此话说得相当不客气,让喜欢搞这一套的官员碰了一鼻子灰。其实他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江西道监察御史蔡仕舢就曾上奏,认为官有俸薪、役有工食,此乃养廉之具,但各省主政者习惯了把下属的工薪直接提解藩库以充公用,大省多至十余万,小省亦不下数万两。名为公用,实则偶遇公用不免摊派,其他的作何开销,有无剩余,都是一笔糊涂账。

也就是说,看似铁肩担道义的行为,却敞开了贪污滥权的大门。这或许是地方大员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自然,地方财政的严重亏空也让他们不得已而为之。但无论如何,“我的工资让你花”都不是正经办法。雍正帝数次就捐俸助工一事发狠话。雍正三年,甘肃巡抚石文焯仍跟皇帝讨价还价,认为“甘属从前悬项累累,议以俸工捐补在先,势难停止”,并提出分步走的解决方案。雍正批复道:“无耻之极!难为你下笔书此一折。”

皇帝一怒天下惊。绵延了一百多年的“捐俸助工”就此打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