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春·奉献
牧羊图(国画) 蔡卫星
我的工资请你花
古人的幽默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清晨(油画) 冯 丹
列子故里圃田泽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列子故里圃田泽

♣ 苏 湲

在中国城市之林中,郑州最具独有性和唯一性。郑州商城经过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论定,已被确立为商代早期都城亳都,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古老的一代王都,距今3600年。郑州因此而跻身于中国八大古都之列,并确定了三商之源的历史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郑东新区、郑汴融城的特别策划与重大举措,再次表明了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商贸大都会正在崛起的高远走向。

郑州古代可谓水乡泽国,被称为“圃田大泽”。《中牟县志》记载,隋唐时代,圃田地区原是一片湖水,称为圃田泽,人们把这片水域分为两个比较有名的大泽,东有圃田泽,北有荥泽(这也是荥阳地名的由来),其实它们原来应该是连在一起的。圃田泽东西四十里,南北二百里,“津流泽通,渊潭相接”,是名副其实的中原巨泽。

春秋战国时期,圃田泽水位下降,大泽中草深树茂,其中有沙岗,有洲渚,野物杂生,于是就成了王侯贵族的狩猎场。周宣王姬静行猎圃田之事,史书上多有记载。《墨子》说:“周宣王会诸侯而田于圃,车数万乘。”这样大规模的出动,不过是借田猎以会诸侯,“修复先王旧典耳”。

史书中关于圃田泽的记载很多,它形成的原因也多具传奇色彩。实际是济水在黄河北岸注入黄河(故道)后,水流缓慢,下流不畅,从而溢出河道在南岸形成的滞洪区。明朝时黄河多次决口,湖区为黄沙淤积,成为一片沼泽。每年早春,各种水草应时而生,遍地绿草如茵,飞禽走兽出没其中,“圃田春草”因此得名,也被誉为郑州八景之一。

乾隆年间,郑州知州张钺曾绘制有“圃田春草”图,不仅为今人留下当初的地貌风光,还标出了“周宣王田猎处”的地理位置。

圃田自古便有“湖水泱泱,碧波涟涟”的美誉,正是隐者的一个理想之地。唐人谭用之在《秋日圃田送人随计》中,留下“向日迥飞驹皎皎,临风谁和鹿呦呦”的美丽诗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圃田泽上马跑鹿鸣,一望无际的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这也可以算作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和黄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列子,又名列御寇,郑国圃田人,一生隐居在碧波万顷的圃田草泽边,清虚无为,潜心做学问,著有《列子》一书。《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愚公移山》《黄帝神游》《夸父逐日》《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等名篇,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发人深思。

列子与早于他的老子,晚于他的庄子,同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学说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逍遥游》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可见庄子对列子是心向往之的。

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说,列子修道九年之后,能御风而行。立春之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之日返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述异记》虽为志怪小说,却事出有因,意思是说得道之人皆可羽化成仙,像鸟一样生有一对翅膀,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正如《晋书·许迈传》所说:“好道者皆谓之羽化矣。”列子和老子一样被神话了,是介于人神之间人物。他们将自己特有的文化气质铸入了历史,并产生了一种民族凝聚力。

列子生活在东周威烈王(前425—前402)时期,死后葬在今郑东新区大孙庄。郑州东郊二十里铺,就是列子羽化升仙之地,因此又叫道士铺。现有列子墓和列子祠。水文即人文,河湖孕育文明,正是这方水土养育了列子的仙风道骨。

2017年春,在列子诞辰2467周年之际,“列子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代石刻艺术拓片展”在郑东新区隆重拉开帷幕。这是一件居功至伟的好事,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我们责无旁贷。如今的郑东新区已是高楼林立,覆盖了历史的记忆。站在列子故里,既看不到往昔大泽的踪迹,也看不到春草蔓发的印痕,更看不到列子文化的影响力。因此传承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弘扬列子精神和学说,就是以文化铸就城市之魂,打造城市的气质与内涵,从而留住城市基因,让郑东新区更具文化魅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