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 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努力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保障水平
郑州公安英模京城受表彰
“中华源”国际文化 旅游推广周启动
郑州市脱贫攻坚 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黄固寺村脱贫记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 调研组来郑州调研
二七区以项目建设 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确保实现经济发展 时间任务“双过半”
郑州中招政策公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固寺村脱贫记
黄固寺村新景观

本报记者 张 立 文/图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这五年,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郑州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省会郑州的发展和建设,引领和带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发展。

这五年,是郑州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显著改变、开放创新持续突破的五年,是郑州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地位、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的五年,是群众获得感更多、幸福感不断增强的五年。

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党报、都市报、网络、“两微一端”新媒体及移动视听媒介,集中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派出百余名记者,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全媒体、融媒体形式,通过现场报道、百姓讲述、记者调查等体裁,全景展示郑州近五年来砥砺奋进的辉煌成就,生动讲述百姓生活的幸福变迁,充分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实际行动和热切期盼。

初夏艳阳天,新密市超化镇黄固寺村整修一新的窑洞里凉爽明亮,村民王桂花正在操作一架老式纺车,一根根棉线来往穿梭,粗布床单逐渐呈现……这里是村里的农耕文化展览馆,村民们在此工作,每个月能领到上千元工资。

窑洞外,绿树成荫、湖水清澈的微水湖畔,年近七旬的村支书樊海风,每天都会到村里走走,看看生养她的乡村。她说:“今年是村里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三年,农耕文化展览馆、人工湖、古寺重建等已经完工……”

黄固寺始建于唐代,村以寺名,流传至今。前不久,村里在旧时遗址上重修黄固寺,并以此为中心,建成风光如画的微水湖,配以古老的窑洞民居、农耕文化博物馆、农家宾馆……每逢假日,这里游人如织,成为郑州周边难得的乡村近郊游目的地。

上世纪80年代后期,2000多口人的黄固寺村是县、市乃至省里挂了号的穷村乱村,四年换了五个支书。

1990年,樊海风当上村支书。

在黄固寺村上千年的历史上,这是第一位女“当家人”。

当时村里穷,没有发展启动资金。为让村集体有收入,樊海风把自家的厂搬到村里,成为村里的股份制企业,让大家都有钱赚、有活干。

有了钱,村里一鼓作气先后办起了三家小煤矿,盘活了集体经济,为群众找到了一条挣钱致富的门路。

村里坚定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办起了集体制、股份制企业15家,安排本村就业600余人,年增加收入600万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农民收入提高了,集体经济壮大了,黄固寺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跃到了全镇的先进村。

黄固寺村地下煤炭储量大,十年前,全村80%以上的土地和房屋被搬陷。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