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 国 小 人
慕东堂命名记
布谷声声
《语文不是语文书》
牧马人(摄影) 孙建辉
囚禁的章鱼
私 房 菜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家 国 小 人

♣ 吴文玺

“小”字象形,甲骨文写作三点,如同三粒沙尘,指说事物细微。小字一旦和人组合,就要坏大事。小人,字典上说是人格卑下的人,是专做明争暗斗、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落井下石之类坏事的人。孔圣人给小人的定义:唯利是图。“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斤斤计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蛮横骄纵。“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胡作非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中国历史上不乏小人。有名有姓的,有姓无名的,有名无姓的,无名无姓的,不绝韦编。堂堂大华夏,上下几千年,出几个小人,飞几只苍蝇,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要命的是小人得势,小人上位,小人窃国。身边小人,市井小人,祸事,害人;得势小人,家国小人,祸国,害民。

最早见于史册的有名姓的祸国小人是易牙、竖刀。这俩人,一个是把亲生儿子烹了给齐桓公当菜吃的御用大厨,一个是为了邀宠自行阉割的齐桓公的内侍太监。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病,桓公往问之,曰:“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愿君远易牙、竖刀。”公曰:“易牙烹其子以快寡人,尚可疑邪?”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公曰:“竖刀自宫以近寡人,犹尚疑邪?”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管仲不愧千古贤相,看人看在骨子里。第二年,桓公病,易牙、竖刀造反,软禁桓公。一妇人翻墙来看桓公。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曰:“易牙、竖刀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公慨然叹,涕出,曰:“嗟呼,圣人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见仲父乎?”齐桓公以衣袖蒙脸,活活饿死在寿宫,尸体腐烂生蛆,挺尸两个月没有安葬。

《明史》:曹钦程,江西德化人。举进士。授吴江知县,赃污狼藉,以淫刑博强项声。父事魏忠贤,为“十狗”之一。后忠贤亦厌之,天启六年被弹劾。忠贤责以败群,削其籍。濒行犹顿首忠贤前曰:“君臣之义已绝,父子之恩难忘。”絮泣而去。忠贤诛,入逆案首等,论死。系狱久之,家人不复馈食,钦程掠他囚余食,日醉饱。魏忠贤何等样人?什么样的小人没有见过?这种极品人渣,着实让老魏头痛,只好与他断绝了义父子关系。曹钦程死到临头,还在牢里掠夺他人余食,终日饱醉,十足的我是流氓我怕谁。

明朝覆灭,满人入关,清廷宣称:“不杀人,不剃发,安民乐业。”

那是因为没有遇见孙之獬。

孙之獬,山东淄川人,天启二年进士。清军入关后,孙之獬俯首乞降,授礼部侍郎。满人刚进北京,天下未定,默许明朝降臣上朝时仍穿明朝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班。孙之獬为讨满清欢心,“标异而示亲”,上朝时他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人服装,且径直走进满臣行列。满臣自视高贵,不容孙之獬与之同班,推推搡搡把他逐出班外。孙之獬又悻悻走回汉班,汉臣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一个紧挨一个毫不松动。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孙之獬下朝后越想越不是滋味,便上疏让汉人剃发,留辫,易服。“陛下平定中原,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摄政王多尔衮被孙疏所激,遂于顺治二年六月下达剃发令,以十日为限,“文武军民一律剃发如满族式样,不从者治以军法。”令出行随,八旗兵勇带着剃头匠,挑着担子,举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粉牌,强行剃发,留金钱鼠尾辫。

剃发只是一种手段,精神阉割,文化阉割,根脉阉割才是目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书生候峒曾、黄淳耀组织了十几万乡军在嘉定举义。七月初一,五千清兵在另一个小人李成栋带领下,两军会战,乌合起来的乡军大败。清军在嘉定开始了惨无人道的烧杀劫掠,这就是令人切齿的嘉定三屠。

小人自有小人的下场。三年后,孙之獬因受贿被夺职遣返,在路上遇到山东谢迁等人起义,一家老小被斩杀精光。起义军把孙之獬的两片嘴唇用大针缝合,还在他头上戮满窟窿,给他栽植了一头猪毛,在折磨他十几天以后将他肢解,凌迟。《顺治实录》说,“嗟呼,小人亦枉作小人尔。当其举家同尽,百口陵夷,恐聚十六州铁铸不成一错也!”

圣人说,君子代代滋生。有君子,就有小人,以前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

提防小人钻营弄鬼,提防小人绑架家国政令,是大韬略,大学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