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中国之源 铁路之心 中心之城
建业泉城遭绝杀
美丽乡村圆梦里乡愁
“培训+活动”助力 绿城老年体育
文艺演出助力“双迎攻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美丽乡村圆梦里乡愁
五彩家园 张成昭摄
田园如画 张成昭摄

本报记者 张子明 左丽慧 汤如音

“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信阳行”新闻采风系列报道(下)

编者按

5月19日下午至20日,参加中国报旅融合发展信阳峰会暨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信阳行活动的社长、总编、资深媒体人、旅游界专家在信阳多地采风,进一步践行新闻工作者“走、转、改”。采风团一行先后走进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信阳市博物馆、平桥区郝堂村、鸡公山、信阳毛尖主产区浉河区浉河港镇、南湾湖等地,了解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品味“红”“绿”相映的信阳人文自然风貌。

交通的便捷、大都市的兴起,使不少人远离家乡进入霓虹闪烁的城市,乡村,却成为心头永不消散的记忆,念念不忘。宜居信阳,山水之美不在话下,而美丽的乡村,更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走一走、看一看,就可弥补上远离家乡的淡淡缺憾、圆一份梦里的乡愁。

“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信阳行”活动,就带着百余位新闻工作者来到了这个享誉全国、心仪许久的“传说中”的美丽乡村——平桥区郝堂村。

初夏的郝堂,傍晚金色的光线通透,轻巧地给每一个人、每一棵树,都镀上了一层金边。放眼望去,虽小荷才露尖尖角,却已是游人如织。

游走在郝堂村学校,漫步村头,不时有院里散发着淡淡炊烟气息,枇杷树上的累累硕果已压弯枝头……按照自然和谐、生态环保、艺术人文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建设的乡村,使得这里呈现的不仅是花草树木的美,更多的是生态之美。

谁能想到,7年前的郝堂村,几近空心?据村民回忆,那时山涧的谷地都撂荒着,村民们只拣水路交通方便的田地种植一季水稻;山上的板栗熟了,却无人采摘;在村里很难见到年轻人,他们常年在外打工,儿童也很少,大部分都被父母带了出去;只留下空巢老人,如果没什么变化,或许过不了10年,这个村就没了。

终于,机缘来了。据平桥区五里店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2009年9月初,执着于“三农”问题研究与实践的李昌平受邀到信阳为当地基层干部做了一期“平桥区建设新农村先建新金融”培训会。讲课结束后,时任平桥区区长的王继军对李昌平的这个理论模式很感兴趣,“那能不能在信阳做这个实验呢?”当时,信阳已被批复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2009年10月12日,“郝堂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正式挂牌成立,多方筹措募集资金34万元,当年贷款出去33万,涉及养猪、养鸡、种茶等行业。如今,“郝堂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已从最初发起的34万元发展到了300万元以上的规模,乡村经济“活”起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本村人及“外来者”开始关注到这个村庄的发展。

从2011年开始,政府陆续引来专家团队参与郝堂试验,做乡村建设项目的孙君团队便是其中之一。大家习惯将这位画家设计和改建民居的过程称为“画房子”。

第一次实施的是被称为“一号院”的试点。之后,从设计改造方案到拆掉围墙,再到改内部卫生间、改造楼梯、改造窗子等,孙君做得非常细致,他甚至亲自挑选了室内的材料、挂饰,用七八万元的改造费用,不仅完成了建筑结构、功能改造和室内装修,还完成了庭院景观和生态系统的重建。

结果,在“一号院”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已经有六七户人家找到孙君,主动要求改造自家的房屋了。不得不承认,“一号院”打开了郝堂村建设的一扇门,也开启了农村观念的改革之门。

“我很喜欢郝堂村,在这里好像找到了记忆中的乡村。”漫步村头,偶遇一位外地游客,她和同伴高兴地骑着自行车,如同孩子般欢欣。

郝堂成为美丽乡村的秘诀是什么?那就是坚持“乡村味道”:坚持不扒房,只修复,为的就是“让村庄更像村庄”: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不挖山、不砍树、不扒房、不填塘;“政府引导,专家参与,村民自愿,就地改造”的路子,让郝堂逐渐如同去掉雕饰的璞玉,显露出别具一格的清新之美来,回归传统,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如今,面积20.7平方公里,耕地1970亩,辖18个村民组、640户、2385人的郝堂村,先后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

“凡是一个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后,这个村的脱贫就基本没问题了。旅游发展起来了,农民可以搞一些农家乐、家庭旅馆,同时还能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另外,发展旅游还能增加工作岗位,一个家庭有一个劳动力能正常就业,这个家庭的脱贫问题就不大了。”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坦言,作为河南省贫困县数量最大的省辖市之一,信阳脱贫攻坚的任务很重,发展旅游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意义重大。“截至目前,信阳市已累计投入28亿多元,建成了一大批田园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村。”

美丽乡村,是信阳的一张名片,也是信阳产业扶贫的又一支撑载体。

与郝堂一样享受着“美丽经济”带来成果的,还有新县西河村。依托西河农耕园合作社,带领群众进行保护性改造,把破旧衰败的村庄建成人们体验“乡愁”的乐园,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11个入选第十四届中国景观村落的乡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带动全村和周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当前,信阳市美丽乡村建设花繁果茂,成绩辉煌:全市共建设美丽乡村326个,其中125个贫困村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村被确定为中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22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个村评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6个村被列为中国景观村落,郝堂村分别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山水信阳,山好水好。发展乡村旅游,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挣钱,信阳积极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把贫困村庄建成了城市人体验“乡愁”的乐园,也使得一个个美丽乡村点缀在大别山间,成为老区脱贫攻坚路上的别样风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