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有特色 学有未来
教育时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教育局“做有未来的教育”步入示范引领阶段
学有特色 学有未来
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女子养成方队现场展演
郑州二中创新实验班学生展示PAD教学流程
淮河路小学精彩的校本课程赢得专家点赞

本报记者 周 娟

市教育局在2016年郑州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做有未来的教育”,并把2016年定为“做有未来的郑州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年。2017年,“做有未来的郑州教育”正式步入特色发展样态示范引领阶段,逐步建立起“一区一品,一校一格”的发展样态。近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做有未来的教育”行动研究特色发展样态交流活动,以现场观摩、展示交流的方式对近半年的行动研究进行盘点,借助特色发展样态单位、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学在郑州,学有未来,有特色发展样态”的教育品牌。

区域特色 均衡发展

二七区的“多彩教育”,新密市的“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区域特色明显;郑州二中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自主化”,郑州四中的“以美育人,多元发展”,郑州十八中的“社团教育”,学校品牌典型;郑州市实验幼儿园的“一个核心和三个基本点”,淮河路小学的“精彩世界,创造有我”,市国防科技学校的“以国防教育促进德育”,市信息技术学校的“职普融通、做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学段定位精准。在交流展示中,展示单位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校本实际和学段特点,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突出了自己的特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郑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陶然说,这高度契合“做有未来的教育”理念“一区一品、一校一格,百花齐放,人人出彩”的最基本定位。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教育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全面而又个性地发展也是郑州教育人一直以来的教育理想,而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精品优质的教育服务供其选择,也是“做有未来的教育”所努力的方向。

李陶然表示,要将“有未来的教育”做成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教育的区域特色在于结构合理、发展均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相匹配。结构合理的教育才是“有未来的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才是“有未来的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相匹配的教育才是“有未来的教育”。

多元课程 个性发展

“赛出风采”校本课程展示:“快乐飞叠杯”“魔方达人秀”;“展示精彩”校本课程展示:“飒动漫”“多彩民族风”“幽默军事风”“魔术气球”“粘土达人”“创意点亮生活”等;“演绎多彩”展示课程:“武术少儿行”“花样跳绳”;梦想课程展示:《好朋友》,借助绘本形式,探讨如何与同学们形成良好和谐的关系;智慧课堂展示:《自由进退的小车》,突出对科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注重思维分析和引导,给学生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活动中,中原区淮河路小学进行了校本课程成果展。据了解,该校是郑州市第二、第三届校本课程先进校。学校现开设有80门校本课程,学生在参与中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做有未来的教育”,孩子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围绕毕业生形象定位,郑州十八中开设了文学艺术、学科特色、学生兴趣、实践管理四大类二十七个社团,实现学生兴趣特长与学校培养目标有效融合统一。目前,不少社团借助有形成果,已经开设校本课程。在全员社团的参与中,学生变得更加阳光、自信。

“我们要将‘有未来的教育’做成有校本特色的教育。” 李陶然说,对于一个学校来讲,要凸显校本特色,就要着眼校情,着眼学情,以“做有未来的郑州教育”为基本点,赋予学校办学理念新的阐释和新的内涵;重新审视学校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设置的前瞻性、科学性;重新梳理学校课堂教学教法的思路;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找到新路径;在专业设置中强化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未来预测的开放对接;在学校管理中积极应对新形势未雨绸缪。

以德育人 普职融通

升国旗仪式、三军仪仗队、警棍盾牌操、反恐战士、内务整理、女子养成方队、擒敌以及武术……在市国防科技学校的德育建设展示中,每一个社团方队都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彰显了学校的国防特色。据了解,该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提出“三有”(有健康、有品德、有技能)培养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在坚持国防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制一系列德育活动,以社团为载体,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理论、有实践,在德育活动中能参与有提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培养学生具备社会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和关键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而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则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有特长,适应社会”为目标,坚持“知识+技能”的普职融通办学模式及信息技术专业特色,通过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和富有成效的职业指导,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发展需要及升学和就业双重需求,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架起一座相互联通的立交桥,坚持“多层次办学、多途径升学和就业、多元知识和技能,做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

专家表示,各学段教育以“做有未来的郑州教育”为基本点,遵循本学段学生身心成长的发展规律,遵循本学段教育教学的教育规律,不断为孩子们创设出更加适合他们全面个性发展、人人出彩的教育环境,“做有未来的郑州教育”理念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自主创新 奠基未来

二七区努力构建“多彩教育”文化生态,让现实的教育具有未来的意义,为师生未来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淮河路小学着眼于每一个生命,面向未来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郑州二中将“做有未来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现代化相结合,有效地操作与实施,让理念落地为行动纲领;市国防科技学校把国防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崇德尚技,德技并重,为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和关键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各单位、学校在展示交流中都突出“做有未来的教育”的鲜明主题。

强调未来意识,就是强调生本意识。在“做有未来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二七区致力于区域教育品质化、信息化、国际化;新密市致力于校校都参与、班班有活动的美育全动员;郑州市实验幼儿园致力于幼儿成长模式的探究、适宜幼儿成长环境的营造和幼儿成长系统的构建;淮河路小学致力于完善课程体系,用课程成就学生的未来;郑州二中致力于教育教学信息化;郑州四中致力于美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郑州十八中致力于社团课程化、特色化、实效化;市国防科技学校致力于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市信息技术学校致力于课程体系建设的多元开放、教学管理的灵活多样和职业指导的切实成效……各单位、各学校根据自己既定的发展思路结合“有未来的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奋发向前,郑州“做有未来的教育”形势喜人。

正如李陶然所说,“做有未来的郑州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引领,不是一种教育模式,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再到高等教育,都可以把“未来教育”的思想融入学校的办学活动中去,结合区域及校本实际,办出“一区一品,一校一格,百花齐放,人人出彩”的优质教育。

专家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通过实地观摩,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学生健康的精气神、淮河路小学孩子们的幸福快乐、郑州二中教育的与时俱进,三所学校让我眼前一亮,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也看到了教育的方向。我很赞同教育是一个慢事业这个观点,郑州教育的新面貌让人欣喜,明确了教育的方向是什么,在我看来,科学的认知加上有效的实践就等于高素质,郑州的不少学校都在涌现中国教育的新生力量,郑州的教育人正在引领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期待郑州“有未来的教育”有更好的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吴晗清:我认为,有未来的教育至少有三个层次,人有未来,学校有未来和区域有未来。在郑州,我们能看到,区域基础教育多元发展,学校结合实际,特色引领,以课程切入,不断进行实践创新。职业教育也多元发展,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出彩。希望今后,郑州的每一所学校都能在“做有未来的教育”的理念引领下,更加细化和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代蕊华:“做有未来的教育”的内涵,首先,要体现在关注师生未来的发展。不仅仅关注当下的学生成绩,当下的分数,当下老师的心理状态,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身心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关注学校发展。关注学校的统筹和安排,基于愿景来设计整个教育布局的未来,基于学校的未来战略思考来引领教育发展;第三,要特别强调校长的引领作用。校长绝不能拘泥于当下,要强调在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学校未来的发展中,校长如何更多地发挥作用。郑州在“做有未来的教育”的引领下,各个层面的学校做得有声有色,区域教育在探索教育思想引领下,切实做到了“共同的理念,不同的行动”“发挥各自优势,凝练鲜明特色”“注重学术引领,强调实践导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