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平台8月8日试运行
记者牵线 新沟村热销“扶贫桃”
唱响红色歌曲 祝福党的生日
党员带头 乱石坡办起农家院
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保障夏季电力供应
农机耕种收已超过八成
党建精准发力 供水服务焕发新活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记者牵线 新沟村热销“扶贫桃”

郑报融媒记者 覃岩峰 史治国 姚辉常

天气炎热,却难挡省会市民涌向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采摘游玩的热情。四天前,郑州报业集团驻村蹲点记者报道了新沟村民卖桃难的情况,连日来,看到报道的市民纷纷驱车到这里奉献爱心,采摘鲜桃,体验新沟村原生态的生活。

“哥,这几天摘桃的人来了十几拨,村委广场里都没停车的地儿了。”昨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新沟小学的“一田美园”,工作人员马建伟就迎上来,高兴得合不拢嘴。

“一亩美园”的老板,是68岁的田德付。田德付原来是河南火电一公司的项目经理,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新沟村,看到废弃的新沟小学,决定租下来做他的“一田美园”。“原来就是想着亲戚朋友过来有个地方休闲,但经过你们一报道,感觉商机还是挺大的,这让我坚定信心要在新沟村做点事情,尽可能多地帮助村民一把。” 田德付说,郑州报业集团的报道出来后,经过报纸、新媒体等多种渠道的传播,这两天他接待了上百号人,甚至有很多常年不联系的同事,也都赶了过来。

和老田沿山路一路攀谈、一路上行,快要到山顶的时候,是一大片桃园。还不到10点,路边已经停了十多辆车。在桃园入口简易的凉亭下,摘桃的市民络绎不绝,正在桃园帮忙的贫困户李红章旁边,已经堆放起了十多箱鲜桃。

记者驻村蹲点第一天,便是随荥阳市食药监局的驻村干部到李红章家走访。当天老人恰好不在家,这一次当老人从老田口中得知我们是驻村蹲点的记者时,老人连忙表示感谢:“多亏了咱们的报道啊,这两天来了一两百人,我们都快忙不过来了。”李红章说,这两天都是一大早就过来,忙完都七八点,到家都夜里9点多了。

“昨天接了几百个电话,手机都打没电了。”桃园的主人马全中说,郑州报业集团的报道出来这几天,天天都有人给他打电话,问地址、谈合作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都表示想给村民帮点啥。

“这是我第二次来了,前天是看看鲜桃品质怎么样;今天是代表单位过来的,准备采购100箱、大约3000斤鲜桃回去。”省实验幼儿园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看到报道后,幼儿园专门开了班子会研究如何帮助村民卖桃,最后决定大批量采购。“桃子1.5元一斤,价格实惠,还没打农药、无污染,我们买着放心。”

听到蹲点的记者在现场,来自省卫计委、郑州大学二附院、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单位的市民纷纷过来给记者点赞。“精准扶贫关键是要为农民办实事。郑州报业集团的报道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担当。”

“目前,鲜桃已经卖掉了上万斤,余下的两三万斤,我们会再加把力。”马全中说,这几天,村里安排了五六个村民来帮忙。

临近中午,依然有车不断地往桃园开来。“老马啊,得找人指挥着把车停好,别把路堵了。”田德付一边给马全中建议,一边招呼采摘的市民到“一田美园”歇歇脚、吃顿农家饭。

“现在农业种植风险较大、销路难,主要还是因为农民信息渠道有限。媒体的报道让驻村干部感受到了一种力量支撑。”郑州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新沟村第一书记焦建鹏表示,按照他们对新沟村做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新沟村除了要发展林果种植,特色养殖业及绿色农业,还要发展旅游休闲及配套服务业,通过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为当地群众创造就业岗位,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