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穿越时空的团聚
拿云抱石自起伏(国画) 李鹏飞
山间夏日
《说到孩子心里去》
难与君说
最熟悉的陌生人
连 载
草原神骏(摄影) 孙建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穿越时空的团聚

♣ 陈亚洲

今年4月初,我随志愿军烈士后代扫墓团,来到松柏掩映、庄严肃穆的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怀着无比沉痛和崇敬的心情,祭奠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牺牲的父亲和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寄托无限哀思。

我俯在父亲遗像前悲痛欲绝,泪水横飞,突然觉得肚肠绞痛,眼前一黑,瞬间昏厥。待我苏醒,众人把我扶起,只听周围一片抽泣声。这时,我对“痛断肝肠”有了更真切感受。

父亲陈干平,1927年出生于江苏启东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时的旧中国灾难深重,由于他早年受进步思想的影响,14岁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是个典型的“红小鬼”,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69师205团3营参谋。

“爷爷的名字,在英名墙找到了!”女儿呜咽着告诉我。我擦着泪眼,看到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是2014年至2015年中朝两国政府合作修缮的,英名墙上铭刻着15236位烈士名字,其中有名烈士10084人,无名烈士5152人。在英名墙中部的8号墓编码下,女儿指着陈氏烈士名单的第一个就是“陈干平”。

“爸爸!”我哭喊着把鲜花和父亲照片放在“陈干平”名字旁,并用手抚摩,好像触摸到了父亲的脸庞。接着,我把父亲的照片捧在胸前,在女儿搀扶下往墓区走。我的眼泪不停地滚落在父亲照片的镜框玻璃上,留下了条条泪痕。

在英名墙后面山坡上,排列着12个志愿军烈士合葬墓,我按编码找到了8号坟茔。

“爸爸,不孝儿子来晚了,实在对不起您呀……”我把父亲的照片、挽联和鲜花放在墓碑前,“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代爱妻范裕珍和小女儿磕首9个,然后头点墓地,失声恸哭。此刻,我陷入极度悲痛中无法自制,索性打开感情的闸门,让埋藏在心底65年的思父情感,像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从这决开的心堤里全部喷涌出来。

我从包中拿出从家乡带来的苹果、点心和酒等祭品,恭恭敬敬地放在墓前,还打开酒瓶盖,缓缓绕墓敬酒一圈。然后用双手在长满茅草的坟上刨土,和女儿将土装入带来的锦袋,紧紧抱在怀里,意念把父亲的英魂接回家,与母亲在天堂团聚。

我蹲在父亲坟前,用手摩挲着墓碑上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之墓”的大红字,心头感觉父亲就在面前,自己犹如穿越时空与父亲“团聚”,零距离倾诉心灵:

“爸爸,从我记事起,外婆就告诉我,当年您牺牲的噩耗传来,我母亲承受着青年丧夫的巨大打击,和外婆抱着还在襁褓里的我,痛哭了三天三夜……后来,母亲重组家庭,含辛茹苦把我们弟妹5个养大成人。2012年9月25日,母亲带着遗憾撒手人寰。

“爸爸,我出生不到六个月,还没有来得及学会叫您一声‘爸爸’,您就走了,我从此跟腿有残疾的外婆相依为命,靠每月2元抚恤金艰难生活,在幼小心灵埋下了缺失父爱的深深伤痛。我虽然一直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也经历了艰辛,感受过委屈,但只要想到有个血洒疆场、震国威、扬军威的英雄父亲,心中便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父亲您崇高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砥砺前行,从小立志续写您的荣光。我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入党提干,1987年转业到《郑州晚报》当记者,现和爱人已退休,晚年生活幸福,一双女儿孝顺。如果您在世,早已是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越是此时,越是思念您!

“爸爸,2013年3月,我在网上读到3营9连文化教员骆宝根《入朝参战记事》一文,通过骆老见到当年3营孙加金老营长,才知您1946年10月参军后,南征北战,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数十个战役,还参加了解放上海、舟山等战役,荣立三等功、四等功各1次。1952年11月26日下午,您在朝鲜前线惨遭敌机轰炸而壮烈牺牲,25岁的壮丽青春就此定格。您并没有太多的光辉业绩记载在史书上,也不为人们知晓,但您热血铸就的功勋永存,是镌刻在我心中的精神丰碑。”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朝鲜三千里锦绣江山,洒满了中华英雄儿女的鲜血,长眠着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我站起向陵园每个烈士墓鞠躬,又折回与父亲依依惜别。敬爱的父亲,您和千千万万志愿军英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将世世代代受到中朝人民的敬仰和缅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