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7版:一船明月一帆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魅力城市 光芒闪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魅力城市 光芒闪耀
科技为列车装上翅膀

本报记者 侯爱敏 黄永东

延续近年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去年郑州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再创佳绩,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对全省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首位度继续提升,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的排位继续前移,成功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硬实力的节节攀升,助推郑州的辐射力、吸引力也步步高涨,在全国城市版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

跟随郑州的崛起,《郑州日报》关注着郑州发展的每一个脚印。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大到建设国家战略、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小到关系百姓民生的水果进口,桩桩件件,《郑州日报》及时把喜讯传到千家万户,让市民既感骄傲,又心生自豪。

交通建设

助力便捷出行

过去的一年,是城市建设五年成果大丰收的一年。地铁二号线开通、“中心城区15分钟上快速路、沿快速路15分钟上高速路”……《郑州日报》都曾加以关注并及时报道。

主城区快速路系统“井字+环形高架”即将成型:京广快速路、中州大道两竖已通车;陇海快速路、农业路快速通道两横,除农业路跨铁路段未通车外,其他路段已经修通;大三环快速化一环,除东三环(107辅道)跨陇海铁路段外,其他路段已通车。

与快速路相配合,将城区向外发散的31条主干道及三环、四环两侧修建的生态廊道,已经草木葱茏。在城市内部,修建288条支线路网,一批断头路被打通,一大批小区楼院之间小道路建成,主干道之间的毛细血管交通联系更加畅通。

在郑州周边原有10座高速出入市口基础上,新增修建主干道与周边绕城高速互通的16座出入市口。16座高速出入口的建设使得人们上下绕城高速变得更方便。

2016年8月,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通车,地铁构成了十字交会结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市民可以通过地铁换乘前往目的地。2017年1月,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和城郊铁路一期工程通车,市区东西两座大学城“牵手”、市民去机场可以乘地铁快捷到达。

在2016年7月20日举行的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暨城市工作会议上,《畅通郑州白皮书(2016—2018)》公布。这是市委市政府第二次以白皮书形式向全社会就畅通郑州建设作出郑重承诺。

《白皮书》提出,郑州未来将努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构建陆空联运、国际国内直连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城市区域功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在中心城区,大力推进以轨道交通、快速路为主导的骨干系统成网,提高城市交通系统出行效率和承载力,促进交通发展模式转变,引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未来三年,郑州将进入地铁建设高峰期,预计到2020年,地铁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90多公里增长到300公里。

跻身“新一线” 郑州稳步攀升

2017年5月27日,《郑州日报》在一版头题刊发了郑州跻身“新一线”城市的消息。第一财经旗下的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上海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在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郑州跻身15个“新一线”城市榜单。

此次 “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郑州能跻身15个“新一线”城市之列,主要得益于城市交通枢纽地位的日益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截至目前,郑州已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及哈尔滨、广州、西安等20个省会城市实现了高铁连接。目前郑州机场开通客运航线186条,客运通航城市94个。

2016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7994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去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0∶47.3∶50.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二产业3.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财政收入首破千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215亿元,比上年增长6%,增速与全国持平。

经济占全省比重也进一步提高。以占全省4.4%的土地面积和9%的人口,创造了全省近20%的经济总量和近1/3的财政收入。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占到全省的19.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32.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同时进出口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的77.3%、20.8%、17.6%和24.1%。

去年我市经济总量名列全国城市第17位,比上年前移1位。

实力扛鼎 城市魅力光芒闪耀

实力带给郑州底气,也带来影响力、辐射力。

2016年12月7日,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进驻郑州,2017年5月19日,普华永道正式入驻郑州。《郑州日报》及时给予了关注和报道。无论是普华永道还是之前来的安永华明,其高层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河南、郑州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正如世界500巨头所见,伴随中原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相继落地,战略叠加优势,正带给郑州空前的机遇和利好。

郑州初步构建了与沿海相当、与国际接轨的开放体系。郑州目前拥有8个进口指定口岸,已成为全国进口指定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郑州被国家赋予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肩负着“买全球、卖全球”的重任。郑州航空港、郑州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郑州)、郑州跨境电商等开放新平台,正为郑州经济发展蓄积新动能、新优势。郑州航空口岸,则架起内陆郑州沟通世界的航空通道。2016年,郑州航空口岸进口生鲜货物1.7万吨,大幅增长2.1倍,货值6.1亿元,增长1.2倍。

在实力和机遇面前,城市魅力闪耀。共享经济、低碳生活,郑州市民积极拥抱新生活、尝试新事物的热情,彰显着城市活力,更提升着城市的魅力指数。数据显示,郑州4月份滴滴出行订单同比增长214.6%,每天有近50万人次通过滴滴打车这种智能方式完成出行。郑州快速公交开通8年来,累计服务市民出行高达14.49亿人次。

开放的城市胸怀、接纳包容的城市文化,正让这个城市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魅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