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王珺洁 崔雅男 跻身河南自贸区、入围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筑牢金水科教园区、壮大大学生创业园、连续三届承办全国创新创业大赛…… 金水,正敞开广阔的平台,接纳广大创客的到来。创业金水,水到渠成;创新金水,水乳交融。挟东风而前行,踞平台以建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走进了金水新纪元! “我们会努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持续营造“双创”的浓厚氛围,把更多俗称创新创业‘新四军’的青年大学生、科技人员、海归人才、企业连续创业者,加快转变成创业者,转变成企业家,转变成城区发展的新型商业力量,以此提高城区竞争力,金水区有信心站上中部六省城区发展之巅。”金水区委书记陈宏伟言之凿凿,有态度、有高度、有力度,更显现温度。 而对陈宏伟凿凿之言辅之以佐证的,更有八零后创业者尹路。这位1986年出生的年轻人带领自己的团队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冷无人机发动机。成功来自金水这片肥沃之土,作为创新创业的受益者、实践者,他以“凡人名语”点评金水“双创”生态环境:“在鼓励扶持企业上市挂牌等金融服务方面,金水区走在了河南乃至全国的前列。” 一种模式引来一群“maker” “我们看到了传统行业的痛点,所以找到了创业的机会。”修车人网CEO王向都说。 修车人网作为汽车后市场汽配流通领域B2B和维修保养领域B2C的垂直细分电子商务平台,集汽车配件的信息汇总、知识问答、在线采购、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于一体。四年前,王向都带着自己的团队开始了在金水区大学生创业园的打拼岁月,真正融入金水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浪潮。 “创业是一条很苦的路,但金水区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的人才资源,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创业成本,另外从区里到市里再到省里,有各种配套资金可以申请,我们公司刚落户就领走了几项创业启动补贴的‘红包’,发展也因此获益。”坐在金水区大学生创业园牧专园区办公室里,王向都言语中,透露着从容与淡定。“修车人网全力打造一个全国汽车后市场B2B2C的全生态产业链服务平台。在未来的3~5年内,修车人网将能够向全国1.4亿私家车主和1.2亿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在线交易额达4000亿元以上。”王向都踌躇满志。 据了解,金水区每年出资2000万元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率先在全省成立了2个大学生创业园,当年实现入园项目全入驻,目前,金水区认定的大学生创业园已达6家,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有来自国内外多所大学的300多名大学生入园创业,入孵项目300多个。 对于创业者来说,金水区已成为一张有磁性的招牌,让无数心怀创业梦想的青年才俊圆梦金水。 在大学期间就心怀创业梦想的任鹏是2015年入驻河南科技园区金水湾企业孵化器的创业者,与众多大学生创业者相比,任鹏是幸运的,金水湾企业孵化器给予了他办公场所、资金、业务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 “除了场地和指导以外,周边都是创业者,我们相互交流,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前我们作为创业者是孤军奋战,现在有一群人,包括政府给我们做扶持,很有信心。”谈起入驻金水湾企业孵化器的好处,郑州那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任鹏感受颇多。 为了帮助项目快速成长,孵化器为其配备了一对一的创业辅导,指导项目团队进行战略规划和团队管理。项目的快速成长也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在孵化器的对接下,任鹏公司主打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找事儿”兼职平台,获得了50万元的天使投资。除此之外,孵化器利用自身资讯平台——大学生创业网对其进行全面推广,“找事儿”兼职平台的注册用户达10000多人,服务在校大学生近6000多名。在金水湾孵化器,像“找事儿”兼职平台这样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还有很多,他们在孵化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最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目前,金水区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孵化器8个,孵化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其中河南众诚企业孵化器获国家级认定,河南芯互联电子商务产业园获省级认定,金水湾企业孵化器等5家孵化器获市级认定。 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构成人才高地。金水区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抓手,加强园区科技建设—— 金水科教园区与10家高等院校联合开展IT人才培训,服务省内企业100多家;构建中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技术转化平台、上海交通大学中原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平台等7个“双创服务”平台,吸引了清华启迪科技园、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西亚斯亚美迪国际软件园等多个项目落地。 河南科技园区建立电子产品研发及展示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平台年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已累计为2万商家和3万多消费者提供服务。 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建成彩色3D打印、FDM快速成型等前沿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及服务中心。几年来,园区起步区已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集聚知识产权服务、创意设计等企业和团队127家,拉动社会产值增长近百亿元。 创新“发动机”,吹响“集结号”。2016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60亿元,增加值达105亿元,12家研发中心通过市级认定,技术交易额累计达16亿元,82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资金2030万元。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型企业达到520家,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3家研发服务平台分别获省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研发服务平台认定。 一次探索开辟一条通道 “没有金融港,就没有我们600秒的今天。”河南陆佰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600秒)董事长陈宏韬充满感激地说。 那是2015年的7月份,600秒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由于科技公司是轻资产,无抵押无担保,融资陷入困境,在融资过程中得知有个叫“金融港”的政府背景的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金融港提出了融资申请。在金融港项目托管中心的帮助下,一周之内拿到了第一笔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渡过了难关。 金融港是郑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和金水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组织的金融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港通过收集企业信息,整合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解决资金供给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平台于2014年9月19日启动,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于2015年4月正式运营,目前,金融港为2100家企业开展各种金融类服务,为1192家中小微企业融资40.8亿元;整合企业、项目资源超万家;与40家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中介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其中金融机构21家;整合基金总规模达109亿元;举办各类论坛、讲座、项目路演117场,受众4210人次,深受企业、创业者和社会普遍欢迎。 除了雪中送炭,金融港更擅长锦上添花。“感谢金融港带领我们进入资本市场,我们会越来越规范,发展动力也会越来越强。”河南省安江凌饮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福安感慨地说。安江凌品牌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豫北也算小有名气。2016年初,史福安在金融港组织的一次论坛上认识到,资本市场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快车道,后来经过学习和了解,决定带领安江凌进入资本市场,在金融港的帮助下,于2016年9月份登陆新四板,现在安江凌正以全新的面貌开始了企业价值成长之旅。 据了解,金水区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又于去年初出台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和挂牌政策,将企业上市挂牌奖励力度提到全省最高标准。在主板上市的辖区企业可获得最高达600万元的奖励资金,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奖励奖金也提高至200万元,进入创新层再奖励100万元,同时增加对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企业的奖励。该政策的出台不仅大大激励了辖区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的热情,也提振了辖区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截至目前,金水区新三板挂牌公司28家,其中进入创新层4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公司6家。 一个氛围铸造一个品牌 创业者愿意到金水区创业,是因为他们在这里能找到需要的市场和资源,有背靠大树的安全感。 “背靠大树好乘凉”。郑州西奥多科贸有限公司的CEO胥占启就是“大树”下走出来的“创客”。公司的软件开发、安防工程、系统集成及计算机产品销售的营业额已超千万元。胥占启的公司就在金水区大学生创业园内,从免费的办公场地、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到50万元的创业奖励扶持资金,胥占启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金水区的支持和帮助。据了解,金水区每月新增企业近1800家,越来越多像胥占启一样的创业者选择在金水区创业,是因为他们相信金水这个品牌和这棵“大树”。 第一棵大树——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从重视物力投资转向重视人才投资、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从招商引资转向招才引智,换一种引擎领跑发展。“优于中西部,看齐江浙沪”,金水区先后出台了《金水区创新创业人才扶持办法》《金水区加强自主创新,打造科技金水若干意见》《金水区关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重点支持园区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和挂牌交易暂行办法》等若干文件,在双创项目培育、载体建设、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等方面,构建起政策保障体系。 第二棵大树——宜居宜业的城区环境。率先在全省引入第三方考评机制;率先在全省推行“四室一庭”和“四权分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新模式;率先提出清扫保洁“五步作业法”——使得金水区始终保持了畅通、整洁、有序的城区环境;率先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聘请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甘中学、龚山陵、毛洪钧等组成专家组,为全区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扬尘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率先在全市提出了在扬尘治理中实行“垃圾统一清运、工地统一规范、运输车辆统一监管”的三统一模式,使百姓生活在天蓝、地绿、水清如画般的优美环境。 第三棵大树——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自全面启动推行“五单一网”(政府权责清单、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政府性基金清单和构建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网)改革以来,金水区建立政府权责事项9105项,确认公共服务事项604项,共梳理出17个职能局委30余项证明,最终取消区级不必要证明6项,简化民生服务事项办证程序2项。对12家单位的42个项目行政审批事项中介服务进行梳理,确认保留11家单位的33个项目,取消9项,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提升了服务企业能力,良好的政务环境让金水区经济发展释放更加强大的活力。 “金水区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区包容性、开放度、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对人才、资金、项目等优质资源的吸引和集聚能力大幅提高。再加上五年间通过大棚户区改造,已整理出3.6万亩建设用地,随着约1500万平方米安置房的开工建设,这些必将为金水区率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金水区区长魏东表示。 本版图片均由李九龙摄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