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36版:郑州日报社成立暨《郑州日报》创刊681/2017-06/30/T36/20170630T36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市基层党建的“金水答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城市基层党建的“金水答卷”
—— 金水区“五化一体”全面推进城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纪实
省委组织部与省委社区结对共建签约
“党员活动日”区委书记深入社区讲党课
党员老妈妈服务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
“万名党员进党校充电计划”培训班
社区小板凳议事团
支部建在网格上暨和谐社区“六大员”工作启动仪式
唱响红色记忆 舞动红色旋律
经八路街道召开第一届党建工作代表大会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拜祎 王明 文/图

金水区辖区总面积136.6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0.65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40个行政村、160个社区,常住人口141.5万,流动人口80万,共有基层党组织1352个,党员29300名。

近年来,金水区坚持把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通过抓网格化支撑促组织覆盖,抓区域化共建促形成合力,抓民主化自治促制度创新,抓社会化服务促内涵提升,抓制度化保障促基础坚实的“五化一体”党建模式,有力提升了城市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基层出题,创新答卷,盘点梳理金水区探索城市基层党建之旅,具有标板意义、标本效应、复制价值。

以网格化建设为基础 完善组织架构

关键词:通过健全服务网格、配齐工作力量、延伸党建触角等有效措施,搭建了党员参与服务基层的广阔平台。

一是以街道“大工委”为核心,健全完善四级网格。以街道“大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依托,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以楼栋党小组为延伸,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网格、楼组四级网格,实行社区党总支委员联系网格党支部、党支部委员联系楼栋党小组、党小组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有效实现了党组织的全面覆盖、无缝对接。目前,全区17个街道共成立二级网格党组织194个,三级网格党组织571个,四级网格党组织(党员活动小组)1276个,吸引6300多名党员参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线。

二是以充实基层力量为重点,选优配强“三支”队伍。选优街道党务干部,全区17个街道均成立了党建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党务干部2~3名,充实了基层党建工作力量;配强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面向社会公开统一选聘了180余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分配到各社区开展党建工作,培养成社区党建中坚力量;派驻群众工作队,在统筹做好市派群众工作队工作的基础上,从区直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10支区级群众工作队,统一纳入社区管理,参与社区各项工作,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力量。

三是以推进社区党建“根系工程”为抓手,延伸基层党建触角。建立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分包社区制度,按照人口、地域、楼栋等实际,划小社区服务网格,在网格内建立以在职及退休党员、楼栋长、群众活动团队负责人、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等为主体的党员活动小组,以划片包干的形式,走访辖区群众,开展党建活动,实现辖区群众走访联系的全覆盖,真正使党建触角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社区、延伸到楼院、延伸到每一户群众家里。

以区域化共建为支撑 凝聚党建合力

关键词:不断强化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功能,注重整合驻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区域内资源,凝聚党群合力,提升区域内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是搭建区域化大党建平台。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选聘辖区规模大、有影响的驻区单位、“两新”党组织、商圈党组织等负责人作为“大工(党)委”成员,由街道党建办专职党务干部全面领导协调街道区域内的党建工作。目前,全区17个街道、160个社区均已成立“大工委”和“大党委”,共吸纳驻区单位600多个,搭建了区域内协商议事、互助共建的有效平台。

二是建立双向联系服务机制。为实现街道“大工委”的有序运转和作用发挥,金水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重要问题协调制度等一系列双向联系制度,实现了街道区域内的资源共享、服务共抓、要事共商。尤其是在楼宇、市场、园区等新兴领域,他们注重依托网格化党建和区域化平台,摸排党员底数,提供政策服务,在抓好党组织组建的同时,引导新兴领域的党组织和党员融入社区、服务社区。例如,金水区大力开展“三送一助”(冬季送温暖、春季送岗位、夏季送清凉、秋季助学)公益活动,辖区百余家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回馈社会;丰产路街道成立“经三商圈”党委,由过去“企业找组织、党员找组织”蝶变为“组织找企业、组织找党员”。近三年来,共指导成立了22个“两新”党支部,发展党员89名,进一步扩大了非公党建工作覆盖面。

三是建立项目化带动纽带。为更好地依托平台、服务社区,按照“民有所需、我有所能”的原则,由街道“大工委”每年列出以困难群体救助、楼院环境改善、文明创建等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系列项目,组织“大工委”成员单位党组织认领共建项目,签订服务协议,激励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参与共驻共建活动。如经八路街道开展“认领无主管楼院”活动,组织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与11个无主管楼院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楼院硬化路面、粉刷墙体、打扫卫生,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花园路街道省供销社社区根据社区空巢老人多的实际,联合在职党员成立“情暖空巢党员爱心服务队”,将需要重点帮助的23户33位老人与在职党员进行结对帮扶,得到老人及其亲属的高度认可与欢迎。

以民主化管理为突破

激发自治活力

关键词:着力在组织培育、丰富载体、创新形式上下功夫,充分发动群众,真正依靠群众,激发自治活力。

(一)突出作用发挥,强化自我服务能力。通过发挥楼栋长、党员和群众骨干的带头作用,对推进居民自治的意义、目的、方式等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有效整合现有各类群众自治队伍,建立完善自治章程、服务内容、运转流程等,推动居民自治工作规范化,营造“我的社区我做主、大家的事大家办”的浓厚氛围。如经八路街道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着眼于创新社会治理,对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开展积极有益的探索。

(二)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居民自治平台。街道、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多样设计载体,全面搭建居民自治平台。如花园路街道大力开展“星级楼组”创建活动,组建“楼组创建推进协会”、编写“九在楼组”之歌广泛传唱,不断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的积极性;东风路街道建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楼栋长、居民代表五方共同参与的“议事堂”,通过多方协商议事,变“替民做主”为“让民做主”。通过自治载体的精心培育,使更多的居民群众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时有所现、有所为,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三)强化民主公开,探索民主决策形式。在规范网格工作制度、督查考评机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探索以“三会制”(民情分析会、党群议事会、民主评议会)为主要内容的决策制度,实现民主提议、科学决策、全程监督,提高居民自治的效率。截至目前,通过“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金水区有效解决无主管楼院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各类重大问题720余项,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以社会化服务为驱动 提升社区服务内涵

关键词:通过打造基层便民服务体系、深化志愿服务、引进专业服务等方式,不断培育发展公益型社会组织,扎实开展各项便民、利民、乐民服务活动,推进便民服务的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

一是持续推进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坚持以便民利民为导向,按照“巩固基础、规范运营、丰富内涵、持续提升”的工作原则,以规范便民服务网点为抓手,以拓展规范服务内容为核心,着力打造了集政务、生活、文教、卫生、公益、安全等六大服务内容为一体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区已建设完成273个便民网点,一大批如修改衣服、理发、修理家电等无偿或低价便民利民项目进驻社区,让群众享受到了方便快捷和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是持续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区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志愿服务的通知》,依托各街道红色家园,组建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具体负责辖区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规划、指导、组织、实施、考核等工作。目前,全区已挂牌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室17个,特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00多支,网格化遍布辖区各个角落,从事政策宣传、科技培训、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等多层面、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如:大石桥街道毛老师志愿服务工作室,组织20余名党员对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进行结对帮扶,并参与社区的治安巡逻、民事调解、卫生保洁、文艺表演等志愿服务,营造出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南阳新村街道荣华社区的老党员周树枝带领“党员老妈妈服务队”,数十年如一日,调解邻里纠纷、操办婚丧嫁娶、倾心扶贫助困,赢得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赞誉。

三是注重发挥专业化社工优势。为让辖区居民享受到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金水区积极完善社工发展政策,培养社工人才,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断满足辖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该区先后出台了《金水区社会工作发展五年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定,逐步完善了社工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截至目前,区财政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发展专业社工、购买专业服务,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全区已培育各类社工组织24家、专业社工师450余人,打造了“311”类家庭关爱空巢老人、“周末爱心课堂”、老年大学等全省知名的社工服务品牌,有效满足了辖区群众日益多样的服务需求。

以制度化保障为抓手

夯实基层服务基础

关键词:通过建立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硬件设施、考核激励等一系列规范化的工作制度,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将社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社区党建经费、行政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三位一体”的经费保障制度,每年区财政拿出至少4800万元,实现每个社区每年平均30万元的经费保障。同时,实行党费返还制度,对全区“两新”党组织足额返还上一年党费,支持其开展党建活动。

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在经济待遇方面,建立完善社区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和报酬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考取社会工作师职称、通过党务资格认证并任职于社区的人员发放岗位补贴。在政治待遇方面,每年有计划选派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到高校培训或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在干部选任时向优秀社区干部倾斜。

三是完善党建活动阵地建设。通过规划移交、政府奖补、驻区单位共享和购买租用等多种形式予以解决社区办公和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建小区,通过开发商配套建设移交的方式予以解决,对于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综合用房的,区财政按照每平方米2000元的标准对通过以购买、自建(含异址新建、原址改扩建)等方式解决的街道办事处进行奖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