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中办国办通报甘肃祁连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
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找到统筹发展的“桥或船”
外交部:中东形势处关键十字路口 中方接待多国政要旨在劝和促谈
拉姆·纳特·考文德当选印度新总统
特朗普长子及女婿将因 “律师门”赴国会作证
瓜果飘香扶贫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找到统筹发展的“桥或船”

(上接一版)张李垌村这一工地的“小账本”就可“窥斑见豹”——

包村干部王瑜亮算过一笔账:扬尘抑制剂成本为2.5元/平方米,效果能持续半年,其间草籽长出来工地扬尘问题基本不存在了;防尘网成本约3元/平方米,风吹日晒、车辆碾压易破损,需反复覆盖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样150亩地,20人7个小时才能铺完防尘网,而一台洒水车6小时就可以喷一遍抑制剂。由于处在城乡接合部,街道拆迁工地超过3000亩,人手很紧张,不放点儿科技大招,还真不好制住扬尘。”

科技多跑腿儿 市民少受累

19日下午5点多,郑州市公安局嵩山路分局监控中心,监控员宋晓霞正对着电脑查看全区工地的监控视频,发现问题就在微信群通知,相关工地“三员”看到后立即整改,并把整改后的文图发微信群进行回复,前后不到30分钟。

“今天记录的问题台账共9条,以前都是好几页,自从工地装了监控系统,他们都觉得有一双眼睛昼夜盯着,施工规范了很多。”宋晓霞说的监控系统,是二七区打造的“互联网+大气污染防治体系”的一部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今年以来,二七区坚持问题导向,锁定问题想办法,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十大创新举措”。其中的重点工作项目化、环境整治科技化、督察系统智慧化、扬尘治理标准化、生态发展一体化,解决了不少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

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例,全区154个工地,建设局配了25个监管员,根据工地大小分工,有的人要巡查20多个工地,一天转下来,“步数轻松占领朋友圈封面”。6月底,视频监控系统装上之后,监控员足不出户,1小时就可以巡查一遍,下载APP终端后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监控。

在大学路南三环附近,二七区督察局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查。无人机升空后,将地面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从地面的视频接收机便可对地面状况一目了然。短短20分钟,无人机就对辖区五公里范围内的7个建筑工地巡查完毕。

此外,渣土车运营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激光雷达走行监测、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辟了一条“互联网+”大气污染防治新路径。实现了精准治污。

从“人跑断腿”到“数据跑腿”的转变,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利用,织就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天网”,从结果导向来看,实现了“事后堵窟窿到事前预警”的转变,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

环保小投入 企业大回报

措施好不好,关键看成效。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二七区贾砦片区改造项目共450万平方米,一期安置房90万平方米,是二七区同期开工体量最大的安置房建设项目。

项目总经理说:“如果因为环境问题被停工,一天的过渡费就有50万,反倒因小失大。”企业实实在在尝到了环境整治的甜头:自从项目实施建设与防尘“齐头并进”,施工进度一天没耽误,工地环境告别以往的灰头土脸,变得赏心悦目,在全新的环境里,工人们的热情也日渐高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