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漫画的历程
一晴方觉夏深
书画有益(书法) 马玉林
马克思炒股
《查令十字街 84号》
自由自在(摄影) 王 慧
我的高考志愿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晴方觉夏深

♣ 张向前

下了一场透雨,天气突然放晴了。

流响出疏桐,非是籍夏风。许多知了隐藏在树枝间,鼓腹震颤不已,一声声鸣叫连成一片自然天籁,叩在人们头上,交织缠绕出一个炎热的夏天。

时有微凉不是风。连续多天37摄氏度的高温,不开空调注定是待不住的。天地如锅,天为盖地为底,虫鱼鸟兽、山川风物皆一并纳入,笼于形内,如蒸如煮,如煎如烤。人在天地间,蚁蝼而已,就像我们平时炒菜做饭中的一粒盐、一棵豆、一叶菜、一滴油……如何经得起高温炙烤?记忆中,多少年不曾这样热了。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字:“热”,连风过处皆无一丝凉意。四个“火”字,尚不足以道此刻的高温。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陆上不能待,往水里去如何?我来到一处室内游泳池。昔日宽敞的换衣间挤满了人,游泳池边也站了许多人,池内人头攒动,像开了锅的饺子。跳下水,冰冷的感觉瞬即穿透皮肤,爽快极了。水底滑行,东挡西碰,不能畅游。有三五小孩,在池内嬉戏玩耍,全然不顾他人。上得岸来,热气顷刻围裹上身,黏糊糊的感觉,一阵难受。看着不停地上岸下池的人们,忽地就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乐天自然不是游泳之人写池内之事,他是看人家弹琵琶看得入了神。池内盛景,真个是“上上下下乱哄哄,大人小孩挤泳池。”人多味浓,空气不清,焉敢久留。一小时不到,我灰溜溜地逃出了泳池。

郑州待不住,便有去外地避暑的念头。打电话给新疆的同学,试问天气。“来吧,请你吃新疆的烤肉!”正愕然间,同学在电话里哈哈大笑后,说新疆更不得了,气温已经蹿到40多摄氏度,有时地表温度甚至高达50多摄氏度。在地上可以煎熟鸡蛋,人光脚行走估计得被烤焦了。晚上看新闻果然如此,新疆早已开启炙烤模式。火焰山所在地吐鲁番十多天前发高温橙色预警,40摄氏度以上高温已经连续近半月,看来还有延续的势头。竟有一批逆势思维者,结队前往新疆,专门体验高温游。“这里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带孩子来体验一下。虽然很热,但出了一身汗,感觉很舒服……”隔着电视,犹能感觉热流袭人。我伸出大拇指,赞叹那位大姐。她比许多人勇敢,比许多人别出心裁,让我等一帮俗人佩服之至。火威驰迥野,畏景烁遥途。还是算了吧。

总是不甘心。池里不能去,山边不能去,只能去水边。七月上旬,与朋友去黄河小浪底水库转了一圈。小浪底水库位于穿越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中,由于上游干旱,少雨缺水,偌大的小浪底大坝前,水位降低有十数米之多。原来一些淹在水里的山坡荒地裸露出来,惊喜地看着这个世界。一些建筑、房屋、巍峨的进水塔等配套设施无精打采地立在阳光下,一副懒心无肠的样子。连平日里生机盎然的绿树小草也低头不语,恹恹欲睡。这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小浪底真的是小浪到底了,不说昔日的浩渺烟波,连一丝涟漪似乎都没有了,山水交融的北国江南仿佛只在记忆中。

顺着大坝南侧的水泥小路蜿蜒而下,来到消力池岸边。往年这个时候,这里摩肩接踵人流如织,观看飞沙流瀑。小浪底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输沙入海,改变黄河不平衡的水沙关系,从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由此可从根本上遏止河床抬高。一年一度的小浪底飞瀑堪称“世界上最壮观的泥沙瀑布”,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赏。其时,人造洪峰腾空而起,滚滚而下,形成强烈的观瀑视觉盛宴。此刻却少有游人,是不是由于今年天干雨少,水量骤然减少许多,年度订制的调水调沙盛景也取消了?证实了这一消息后,我像一只热焦的蚂蚁,无力地瘫坐在地上。

回家翻书,却见诗人在夏日各安其情,各显其态,倒也自乐。杜甫“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范大成“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那年游拙政园,满眼莲叶苍翠,荷花鼎盛傲然其间,一副难得的好景致。怎奈酷暑难耐,汗流如注,大家赶紧找了个阴凉地,擦汗歇凉,哪有心思静观“映日荷花别样红”。倒是池中锦鲤,水中奔游,自娱自乐,不理会人类的苦楚。还是元好问闲适,懂得欣赏“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白朴安然,享受“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孟浩然逍遥,“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最是那谪仙李白洒脱,“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想想那诗人在树林石壁之间,袒胸露怀,一身细皮嫩肉走光,优哉游哉,甚是自得的样子,让人不禁莞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