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晴 雪(国画) 庄叶欣
有“怪癖”的读书人
穷人的日子
滴水藏海
仕女图(国画) 刘建国
《厨房里的哲学家 》
欢喜冤家
龙门行(外一首)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滴水藏海

卑微的壮阔

♣ 龙立榜

“层峦叠嶂皆茵锦,处处春山似翠屏”,贵州的锦屏县因境内青山似锦、秀丽如屏而得名,一团团、一簇簇的杉树随着山势的起伏,逶迤到天边,形成波澜壮阔的绿色海洋。

锦屏县是我国侗、苗族聚居的边远县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林木生长。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年间贵州巡抚爱必达有过描述:至茅坪二百里,两岸(森林)翼云承日,无隙土,无漏阴……

锦屏人修造楼房是杉树,生活器具是杉树,烧的柴火是杉树,风雨桥是杉树,鼓楼是杉树,生活无处不是杉树,素有“杉乡林海”美誉,但很多人不知道形成这浩瀚无边的林海竟归功于卑微的女人,归功于一个民族风俗。

在旧社会,锦屏不论哪家出生了女儿,都要在自家的山场里栽上一片杉树, 18年孩子长大后即用这些树为孩子办置嫁妆,这些杉林称为“十八杉”或“姑娘杉”。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十八杉,十八杉,姑娘生下就栽它,姑娘长到十八岁,就随姑娘到婆家。”营造“女儿杉”成为世世代代传承的乡风民俗。再则,因为贫穷,男不能成婚,女不能成嫁,被卖到异乡的姑娘们将对家乡的思念变成一粒粒杉树种子,找机会回娘家营造一片杉林,把对亲人的思念系在绿油油的杉林上。

那个生硬无情的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促成了女人低下的社会地位,男尊女卑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然而,中国西南部这个极其偏僻的一隅,卑微的女人却催生了一个绿色王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