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市培训教育党员过万人
双拥会演入军营
帮了瓜农忙 暖了群众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社区
志愿者街头疏导交通
医疗机构送健康上门
未成年人暑期安全“不放假”
100元消掉交通违法记录?假的!
慰问环卫工 暑天送清凉
集中宣传劳动保障政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设生态美学城市 让市民“诗意地栖居”

王一方

城市规划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逐渐形成,《管子·度地》有言:“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育六畜。”可见古人选择和建设都城的要义在顺应环境,开始选址时就找平稳、土壤肥沃、靠山有水、自然资源丰盛之地。从都城选址到规划建造,中国古人无不遵循生态法则,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好传统。时至今日,虽然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较之以往已高度发达,但城市人口激增、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相继出现,如何平衡人、环境、城市三者间的关系再次成为当下城市建设者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重要论述,对城市规划提出生态要求:“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总书记的话为我们建设城市指明方向和道路,它表明:领会党和国家生态理念,遵循生态法则,努力践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扎稳脚跟,一旦偏离生态法则,城市发展必然受阻,适时放慢脚步反思和践行“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对城市建设大有裨益。

当前,郑州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建设除了兼顾城市与生态,还要兼顾城市与美,有了“生态”的前提,就有了“美”的体验。20世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对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进行过深入阐发并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为他对人类存在的美好期许。所谓“栖居”即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生存状态可好可坏,可贫可富,海德格尔提倡一种“诗意”的栖居方式,所谓“诗意”是一种情怀,在工业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多点温暖和艺术,多审视心灵的纯净和美好的感触,对生态的保护和理解,对生活的热忱和领悟,对祥和的期许与憧憬都叫“诗意”。海德格尔希望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都能够得到“诗意”的“栖居”,这也正是当代生态美学和城市生态建设追求的境界。现如今工业高度文明,科技飞速发展,在一切都在进步的时代回头再看海德格尔的主张依然受益匪浅。

如何让市民“诗意地栖居”?笔者有几点建议:

一、对城市景观进行生态规划。

在实际的城市景观规划中,笔者认为要实现“生态”二字,更应以人为本,融合市民和景观,让整个城市图景洋溢着生态之美。“生态”更偏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学“ecology”一词中,“eco”在希腊语中有“栖居”的意思,“logy”则表示“科学”,合在一起就是关于“栖居”的学问,城市景观的规划也应更多地为市民的“栖居”服务。城市景观是本地社会人文和自然环境的缩影,我们“栖居”于此,最希望感受到的是城市本身的味道。郑州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之都,城市景观一方面应凸显本地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应遵循自然法则,为市民创造更多绿色空间。

如何在景观规划中凸显郑州本地文化特色?首先,对原有历史人文景观精心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可以利用人文景观的周边绿地或人工建筑等进行文化宣传和介绍,将原有文化景观扩展到周边,考虑到经济或者商业用地等因素,对文化的宣传可以做成趣味的文化产业,实现商业价值。这样一来,市民在行色匆匆中一方面加深了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日常生活。其次,在没有历史景观的区域规划人工造景时,多选择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雕塑等建筑物,特色体现于细节处,即使是城市的一灯一饰也能带上郑州味儿。

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除了要有人文性,还要有自然性。以东区如意湖景观为例,如意湖位于东区CBD中央,与龙湖和东风渠、金水河连接,四方水系与周边绿地和广场共同组成如意湖公园,下沉空间的设计使平坦的地势有更多层次和趣味。水幕电影、湖心喷泉等大型景观搭配凉亭、雕塑等生动的设施小品,从绿植的选择到指示牌的摆放均显示了整体与细节之美。就东区整体的道路绿地景观而言,首先,安全性指标较高,此外,在道路上融合具有新区特色的景观小品,继续使用适合本地生长的法桐作为行道树,因地制宜设计街心公园,绿地造景和行车道路并行不悖,大大提升了市民出行的愉悦感。郑州有“绿城”之称,目前也正在“持续加快生态绿化建设”,街道旁随处可见的法国梧桐,东区人工湖、运河、城市公园、小游园等绿地交相呼应,生生不息的绿色为市区增添了柔和与活力。但城市的生态环境还是不能尽如人意,城市的某些道路绿地景观的规划并没有综合考虑街边的景观小品、地形、道路两边建筑物等众多元素,某些道路绿化带在植物栽植初期未充分考虑其生长习性,以至于植物间隔距离不当,不能有效发挥景观作用。

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钢筋水泥的城市在人们印象中主要是人类而非动植物的理想居所,建筑群遮挡、人群熙攘和空气质量下降等因素都会使城市生态系统缺乏生物多样性,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

首先,保护城市景观多样性。城市生物存在于市区的绿地、公园、植物园、湿地等自然景观区域,它们与市民和谐相处,城市生活也因多样性生物的加入而富有诗意和情趣。郑州市的动物园和植物园是城市动植物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但动植物园在城市绿地景观中数量有限,要想使整个城市的生物多样性都能得到有效保护,需将城市景观作为整体来规划。目前市区在建的生态公园、新增绿地、屋顶绿化项目有多处,城市绿地景观形式更加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城市还有很多容易被忽略的绿地值得维护。例如,大中型居民小区的公共花园,虽然分布不集中但是合在一起面积并不小,合理规划和利用这部分绿地不仅拉近了居民与自然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植被的选择实现小区物业的创收。虽然郑州市区的气候条件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并没有天然的生态优势,但人们可以结合原有河道,将人工水景、绿地、植物园、公园等设施相连,逐渐形成覆盖面更广、系统更精细的生态圈,进一步建设绿地生态景观系统,吸引更多生物长居于此。

其次,建设城市人工湿地。湿地的水陆生态系统能有效保护脆弱的城市生物,郑州市缺乏自然湿地,可以通过建造城市人工湿地来调节区域生态系统。以东区龙子湖为例,水和植物构成人工湿地的核心,经过严格净化处理的湿地水搭配芦苇、美人蕉以及一级水生植物莲等,周边造景因地制宜选取多样性落叶树、阔叶树、灌木、乔木等植被,水体和植物供给鱼类、鸟类的生存。经过细心维护的人工湿地一方面循环净化了区域水体,另一方面为东区提供了“物种超市”,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再次,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其中城市绿地是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地方,但不同功能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不同。除了大型植物园、公园、城市自然景观等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绿地之外,郑州市的其他绿地面积有限,且并非每一处都得到了有效管理,如果能将有限的绿地进行合理规划,生物多样性就能得到有效调节。例如,郑州的行道树区域较大,但是经研究,行道树的生物多样性较低,而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居民花园、市区的大面积草坪、校园绿地等区域存在的生物较多,由于分布和管理分散,这些区域的绿地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能对其进行高效管理,提升土地利用率,这些曾经“隐匿”于闹市的小绿地会合力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在周边居住的市民也能直接感受到丰富的城市生物给栖居带来的美好。

三、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共同优化人居环境。

城市是市民安居乐业之地,“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悠然栖居于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存状态和真切向往。为了守护共同的城市家园,实现“诗意地栖居”的共同愿望,我们应该多学点生态美学知识,从理念上扭转传统的利益导向观,为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自然的情怀。作为城市家庭的一分子,生态观念应根植于心,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重“细行”,正如《尚书·周书·旅獒》有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细行”存在于方方面面,我们在抱怨空气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恶化的同时,是否反思过自己有无从细节处实践生态。例如,共享单车助力市民低碳出行,如果单车被恶意占有和破坏,环保行动就止于市民的实践环节。再如,在家叫外卖多用自家餐具,卫生又环保,只要在APP上备注“不带一次性餐具”,就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此外,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并未得到有效执行,无论城市街道还是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桶应至少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几种类型,市民在处理垃圾时不仅应有起码的分辨,还要有负责的处理方式,尤其是有害垃圾应设置专桶,便于市民放置。建筑垃圾也可通过现代化设备实现二次利用,制成砖块,一方面废物再造能实现新的价值,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腾出垃圾堆放空间。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公共场合不吸烟……市民的每一个力所能及的生态举动都能助力城市的生态建设。

城市的“诗意”源于生态的美好,城市的生态既包括人与自然的生态也包括城市文化的生态,只有将自然和人文相融合才能使城市有“诗意”。“诗意”的城市一方面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给群众带来温馨和幸福感;另一方面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进步奠定基础。

(作者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