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街区建立四级党建联建网
中原豫西纪念园迎来如织游人
惠济区启动家庭医生“五进”模式
建筑工地“变形记”
管城区上半年民生支出8.14亿元
高新区开展执法“学习月”活动
城管变“暖男” 瓜农来点赞
中原区图书馆暑期活动多
社区“名人馆” 传递正能量
城东路街道商户签订承诺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筑工地“变形记”

本报记者 刘伟平 通讯员 李少贞 文/图

尘土飞扬,泥沙满地,这是人们印象中建筑工地的模样。但在二七区金水源街道辖区工地,柏油路面干净整洁,两侧繁花绿草散发着醉人的清香,葱葱茏茏的树林围挡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工地所到之处就像花园一样。

工地变身公园,打造“园林化”工地正是金水源街道筹备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缩影,也是街道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取得的成效。

“建筑工地多、动迁工地多”是金水源街道在许多人心中的印象,街道作为二七区的城乡结合部,自2013年启动改造工作以来,9个村(社区)已拆迁改造8个,街道辖区在建工地30个,面积达2000余亩,金水源街道成为二七南部名副其实的发展主战场。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大气污染整治工作的巨大压力,“管理精力有限、问题层出不穷”是街道面临的被动局面。

今年以来,二七区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实现“双统筹、双融合、双促进”,街道化压力为动力,创新举措、因地施策,对辖区工地按照“一工地一方案一验收”的原则,细化标准,分类整治。

鑫苑西苑、万科三期等在建工地按照“七个100%”,实施标准化打造;精品工地园林化,对北安置区二期、康桥九号院等精品工地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草木结合、错落有致”的绿化总体设计,达到园林化的绿色景观效果。他们利用工地空地铺设草坪,加设白色栅栏,制作安装高标准公益广告,场区打造双喷淋系统,对项目围栏及扶手安装双喷淋系统,喷淋全自动化,每半小时喷淋一次,每次五分钟,白天视情况人工控制不间断开启,着力把辖区精品工地打造成绿色工地标杆。

图为嵩山南路康桥康城九号院项目工地工人休息区凉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