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图书馆改变人们的阅读生活
五位戏曲苗子喜获 小梅花“金花”称号
专场音乐会献上节日祝福
“金马影后”周冬雨霸屏
数“CP”,看动作,8月电影看点足
生活不分高下 每个人都自成一格
郭富城 王千源《破·局》 上演另类“警匪”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活不分高下 每个人都自成一格
——访青年作家孙中伦

本报记者 杨丽萍

生活中,我们时刻被各种各样的标签干扰,如同过河的小马,迷茫地接听来自他人的判断,并渐渐习惯、依赖于通过这种判断去认知世界,仿佛已经忘记了生活的本来模样。“一切都要亲自生活,追随自己的内心。”昨日下午,青年作家孙中伦带着他的作品《回来》做客松社书店,与读者畅聊关于出走、打工、寻路、回望等经历中的发现和感悟。

“我会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可我并不知道那是谁”——带着这个最初的困惑,21岁的孙中伦决定休学一年,从美国波莫纳学院回到中国,一边流浪一边打工。他走过东莞、大理、定西、苏州、北京、成都,在这场寻路中国、寻路青春的旅途中,这位1994年出生的小伙子在他人的故事里不断认知自我、认识世界,并将自身的青春迷惘和困惑融入旅途见闻,通过最切身的体验,得出了青涩感性又非同一般的省思。终于,在他人的故事里,孙中伦释然了亲人的逝去、抚慰了青春的伤痛、了然了自我的追求。

《回来》一书中,读者将陪着孙中伦不断经历着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他做过流水线工人、民宿招待、初中老师、漆器厂学徒……并以虔诚的态度见证和记录着被标签分类的各色人群。在东莞的流水线上,他追问工人们的生活与理想;在大理的民宿中,他遇见不得志的诗人;在北京的编辑室里,他对青春的痛与梦有了深切的感悟;在成都的漆器厂里,他理解了坚守和匠人的意义;在定西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们中间,他重新认识了生命的真谛、贫穷的代价,以及人与人之间难能可贵的相遇和相知……通过还原生活本质的写作手法,孙中伦传达出了自己的声音:“生活不应该被分出高下,每个人都自成一格。”

除了这一年的经历,书中他在给未能出生的胞兄的七封信中,写下了一个青年人对生活的困惑、对世界的探索和对自我的质疑,青春的迷茫、张扬和省思,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读者仿佛能随他完成一场与自己、与家人、与世界的短暂和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