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聂春洁)8月2日17点40分,总第438列中欧班列(郑州)满载着696吨货物的X8202次,从郑州圃田车站出发驶向万里之遥的德国汉堡。至此中欧班列(郑州)由以往每周“六去六回”升级为“日发日到”常态化开行。
2013年7月18日,首趟中欧班列(郑州)从郑州始发,这是国内最早实现双向对开的班列。开行4年多来,频次加密、速度加快、口岸增多、集货半径增大。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郑州)集货半径超过1500公里,服务企业多达300余家,承运商品1300多种。国外依托设在汉堡、华沙、莫斯科、卢森堡的4个境外集疏中心,货源范围覆盖24个国家的121个城市。
运往欧洲的货物从高档衣帽、纺织品到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工程机械、医疗器械、飞机制造材料、烟酒小食品等共1300余种。此外,郑州铁路局联合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实施“运贸一体化”战略,创新“互联网+”模式,建立“郑欧商城”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展销体验中心,引进50余家企业入驻,进口货源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郑州铁路局从优化受理、配车、装车、制票、开车等环节,畅通运输通道,努力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助推“买全球,卖全球”,中欧班列(郑州)从此成为企业眼中的“黄金列车”。
郑州铁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欧班列(郑州)全程运行时间已经从最初18天压缩到13天,是海运时间的1/3左右,大大提高了货物的运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