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打好四大攻坚战 助力中原更出彩 上一版3  4下一版
转型发展天地宽
转型发展 郑州一直在路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转型发展 郑州一直在路上
2016年11月18日,首列郑欧班列汽车整车进口专列抵达郑州。

郑报融媒记者 徐刚领 文 马健 图

报 道 解 读

三全食品的展厅内,静静地安放着一个其貌不扬的小石磨。

然而,陈泽民就是凭着这个从四川老家带来的小石磨,发明出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速冻食品行业。

如今,郑州的三全、思念等速冻食品企业,市场份额已占全国半壁江山。郑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速冻食品之都。”

从一台小石磨,到“中国速冻食品之都”,恰似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在郑州,一大批像三全的企业,开拓创新,转型发展。

郑州,第一二三产业正在努力把握方向,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扬长避短,抢占产业制高点,助力郑州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步履铿锵 郑州产业转型升级

郑州,古称商都,地处中原腹地,九州之中,是中国古代制陶、制瓷、冶铜、冶铁、纺织的主要发祥地。

现代郑州,则是一座工业驱动的城市,“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就在这里建设了几大棉纺厂,郑纺机、二砂、水工机械厂等更是全国闻名。

近年来,郑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现代产业体系轮廓逐渐清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1∶54.5∶42.4调整为2016年上半年的2.1∶46.5∶51.4,实现了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工业战略新兴产业超过传统资源型高耗能产业两大标志性转型。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谷建全认为,转型升级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大战略,是经济工作的一个主题和主线。“郑州市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必然选择。从目标来讲,郑州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和融合化。”

谷建全说,国家中心城市是城镇体系最顶尖的位置,本身意味着其产业体系是有竞争力的,产业转型升级,要跟上时代要求和步伐。

“今日之郑州,已不是十年前甚至五年前的郑州,一年一气象,五年变个样,这都得益于创新引领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近年来,郑州市转型升级步伐稳健,节奏明快,效果凸显。”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对郑州如火如荼的转型升级,给予高度评价。

创新驱动 “郑州制造”活力四射

苹果手机的“郑州造”,海马推出的共享新能源汽车,宇通研发的无人驾驶大型客车,郑州新大方重工的“轮胎式可伸缩型百米级风电安装专用起重机”……

目前,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让“郑州制造”活力四射。好想你、三全、思念、宇通等知名品牌,叫响全国,它们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步履铿锵,执行业之牛耳,引领市场之大潮。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改革、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宇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客车新产品持续不断地投入市场、占领市场,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影响力持续提升,推动宇通达到领先地位。”对于创新,宇通集团的掌舵人汤玉祥如是表述。

显然,创新驱动已成为郑州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截至2016年底,已建成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149家,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43%,工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的75%以上,制造业成为创新发展的主领域。

昨日,郑州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宋向清告诉记者,郑州工业的转型升级,其侧重点在于瞄准科技最前沿,贴近市场,贴近高端,贴近未来。“从宇通、海马、思念、三全等工业品牌的市场表现上,可以看出,转型升级后的郑州工业动力将更加澎湃,活力更加激扬,潜力更加巨大。”

谷建全认为,郑州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会,产业向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从而让一二三产业的匹配度进一步合理。“郑州工业面临两方面的任务,一是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

据悉,2016年8月,郑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再造发展新优势的实施意见,《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等3个行动计划,为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奠定产业基础。

潜能巨大 服务业成重要引擎

8月2日17时40分,总第438列中欧班列(郑州)满载着696吨货物,从郑州圃田车站出发驶向德国汉堡。自本月起,中欧班列(郑州)由每周“六去六回”升级为“七去七回”常态化开行。

中欧班列(郑州)开行4年多来,频次加密,速度加快,口岸增多,集货半径增大,运往欧洲的货物从高档衣帽、纺织品到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工程机械等共1300余种。来自英国的母婴产品,德国的啤酒、汽车,西班牙的火腿,哈萨克斯坦的面粉等抢手“海淘货”,也让中原人民享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实惠。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郑州被国家赋予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肩负着“买全球、卖全球”的重任。郑州航空港、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郑州)、跨境电商等开放新平台,正为郑州经济发展蓄积新动能、新优势。

一枝独秀不是春。郑州市在做大做强第二产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的同时,第一第三产业也在发力抢跑,创新图变。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正在以惊人的发展速度,释放出巨大潜能。2016年,郑州GDP总量7994.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057.1亿元,同比增长11.1%,占GDP比重达50.7%,首次实现服务业占比超过50%的历史性跨越,服务业已成为拉动郑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郑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郑州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在七个产业上寻求突破和提升,实施七大工程,努力将郑州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中西部领先的国际商都。

昨日,郑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郑州市着力推进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健康产业、房地产等重点产业,以提高服务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厚植长远发展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领军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园区为载体,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服务业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高技术服务业向技术创新、融合创新方向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

宋向清说:“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侧重点,凸显了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属性、金融属性和市场属性等。比如,海马与庞大集团推出的共享汽车就是技术、资本和新的共享模式的集大成者,这种新型服务业体现了郑州的时代感,使致力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显得更时尚。”

对于郑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谷建全建议,一方面,要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促进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和新技术,加快培育新一代服务业,比如枢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等。

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业掀新篇

昨日,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郑州关于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初步设想是,加强规划引领,强化政府引导,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现代要素向农村流动,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到2020年,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40家。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鼓励组建联合社,制定针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到2020年,农民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数达到60万户,全市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达到45%;培育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0家以上;家庭农场达到500家。”

谷建全认为,郑州市第一产业占比较小,就要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向绿色化、智慧化等方面转变。根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加快培育休闲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等,此外,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比如说,良种培育和推广,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培育农产品的优秀品牌。”

宋向清说,郑州转型升级的成效是全方位的。一产的侧重点放在了高效农业、新型农民和美丽乡村三大领域,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的创新,让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从而实现产出高效化。与此同时,农民由传统作业向信息化和技术化引领的新型作业方式转变,进而变成与时代同步的新型农民。

宋向清希望郑州在三个方面继续加大力度:一是再转型再升级的氛围营造和政策支持,让转型升级成为郑州做大支柱产业的新常态。二是转型升级拾遗补阙,对于部分转型升级薄弱产业和环节加大推进力度,以避免其成为转型升级木桶中的短板。三是转型升级人才团队的集成,建议专列单项财政资金,对做出重大贡献的转型升级人才进行高标准奖励。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