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情里的空气
朱生豪故居
捡柴的妇人(国画) 沈宁波
葫芦里的夏
《我的二胎时代 》
陋室铭(书法) 白金尧
归来仍是少年
棋园(外一首)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葫芦里的夏

♣ 曹春雷

乡下的母亲喜欢种葫芦,从很多年前开始,每年春天时都种。她自己动手,用木头建起了一个简陋的藤廊,从院门后一直延伸到堂屋门前,夏天时葫芦便顺着藤廊,繁茂地生长,将叶子自由地铺展开来,覆盖成了一个绿色的长廊。

藤廊下,最适合乘凉。即使在中午,阳光再肆虐,也无法穿透葫芦的叶子。走在藤廊里,风吹来,叶香弥散,人便凉爽着,惬意着。

葫芦开过花后,就开始结果了,一个个垂在绿叶下,随风轻摇,仿佛在打秋千。这种葫芦,我们通常喊它“亚拉葫芦”,是用来制作葫芦丝的那种,两头圆,下部比上部大,中间纤细——不是菜园里种的那种,像弥勒佛一样腆着大肚子。

那时的暑假里,我常坐在这葫芦下,看一本闲书,时而抬头看葫芦,葫芦垂在叶下,像是一个个可爱的人参果。母亲挨着我,低头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偶尔抬头,慈爱地看我一眼。此时,蝉在树上鸣,狗在身边卧着。大部分的夏日,都被我和母亲这样度过。

葫芦还未成熟时,母亲摘了,清炒,将葫芦去皮,切成薄片,再将蒜瓣切碎,在油锅里炒香,然后放入葫芦片,翻炒。这道菜,我百吃不厌。

母亲留着一些葫芦,让它们成熟。等秋天时叶子枯了,落了,葫芦也从绿变成了黄,寥落地挂在藤上,风来,像风铃一样摇响。这时候,母亲便用剪刀将葫芦从藤上剪下来,一个一个摆放在窗台上。

没事时,母亲就将葫芦里已经干枯的瓤掏出来,作为来年的种子。村里很多人家纷纷来讨要种子,母亲便用纸包起来,谁要给谁。后来,全村人都种起了葫芦,夏天时,家家院墙上都垂着葫芦,这成为一道风景,让外村来的人很是羡慕。

邻居奎叔曾向母亲讨要过一个干透了的葫芦,做成了酒葫芦,里面装了酒,用绳子拴在裤腰上,想起来就抿上一口。村里人都喊他铁拐李——那时演的电视剧《八仙过海》里,铁拐李腰上便拴着一个葫芦,正巧他也姓李,腿也不好。

被讨要后剩下的葫芦,母亲用来在上面画画,啥也画,昂头打鸣的公鸡,青草丛里的蛐蛐,拉犁的黄牛,画啥像啥。她从来没学过画画,只是画着玩。父亲去世后,这是她寻找到的乐趣。

我喜欢看母亲种葫芦,炒葫芦,画葫芦。那些清苦的岁月,被母亲装进葫芦里,酿成了让我回味无穷的酒。

这个夏日,小院的藤廊又是绿叶成荫,母亲打来电话说,葫芦结了很多,在藤下走,伸手就能触到一个呢。我想我该回去看看了,看葫芦,更是看葫芦下的母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