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社会办医院数量6年翻番 多项政策支持促便利就医
“墨子号”提前实现目标 中国量子通信领跑全球
将器官移植损伤降至最低 中山大学破解世界性难题
终结“窃听风云” 以后就靠它啦
川陕甘三省共建 大熊猫国家公园
北京启动网络食品经营企业备案管理
四川震区7.1万滞留人员安全疏散
新疆精河地震灾区进入灾后重建阶段
一个月9天超40℃ 山西熬过“最热7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将器官移植损伤降至最低 中山大学破解世界性难题

据新华社广州8月10日电(记者 肖思思)中山大学10日发布消息,该校何晓顺团队已成功实现两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破解了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一直以来未得到解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技术天花板”。

为了提高器官移植的疗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团队从数年前开始致力于自主研发“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这种“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可在手术前模拟人体的机制,为器官提供血液,从而提高器官功能。其过程是:摘取器官前,医生先将连接肝脏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断掉原有血液供应的同时,由“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替代人体的供血机制,从而实现平稳过渡。供肝植入移植受体时,将受体的血管接入“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在由受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接管”的同时,将机器撤离。在这个过程中,肝脏里的“血一直是热的”。这项新技术未来还可延伸至心、肺、肾等的移植上。

中国器官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认为,这项技术是对现有器官移植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可以预见,该技术将使器官功能得到最大的保护,器官的损伤将降至最低,甚至有可能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将能极大改善器官移植受体的疗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