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位父亲给即将读大学女儿的几点建议
鲁迅如何哄母亲欢喜
《战狼2》为啥火得“不像话”?
半老不老福来了
李白真的会武功
青春不是用来告别的
你在 就心安
四个信号提示血液太黏
莫入防晒误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鲁迅如何哄母亲欢喜

杨 早

1932年那次探母之后,鲁迅虽然再未北上,但与七十多岁母亲的通信变得相当频密。

收入《鲁迅全集》的“致母亲”书信现存47封,20年间,鲁迅一共给母亲寄过105次信,收信(不包括包裹)139次,而1932年11月北上探母之后,至1936年10月1日鲁迅最后一次收到母亲信,四年间寄给母亲信70次,收母亲信及包裹108次。可以说,鲁迅与母亲之间的主要通信,都发生在最后四年。

推想这种信件忽然增多的原因,跟海婴的出生与渐次长大密不可分,母亲对这个孙子极为疼爱,总想尽可能多地知道孙儿的信息。因此鲁迅这四年信中,几乎每封信都有一半在报告海婴的近况,同时附海婴照片,后来海婴大一些,也让他写几个字。

海婴出生后,鲁迅与中外友人提到儿子的信,共有20封,而致母亲的信中,提到海婴共有53封。海婴无疑成了鲁迅与母亲间的重要话题。

另一桩为研究者津津乐道的,是鲁迅替母亲买通俗小说。这也是1932年之前不曾有过的。《鲁迅全集》中,提及“张恨水”三个字,只有五处,全都在致母亲的信中:“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所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

1934年鲁迅仍为母亲从上海代购张恨水作品,虽然自己也并不读。八天后鲁迅在信里再报告老太太:“小说已于前日买好,即托书店寄出,张恨水作的三种,想现在当已早到了。”

老太太很满意,可是心疼钱的母亲又担心这些小说的价格太贵了。因此,鲁迅在下一封信里安慰母亲:“张恨水的小说,定价虽贵,但托熟人去买,可打对折,其实是不贵的。即如此次所寄五种,一看好像要二十元,实则连邮费不过十元而已。” 摘自 《视野》

林清玄的育儿经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这几方面的能力:

面对挫折的能力 除了读书,劳动也能锻炼这个能力。

爱的能力 我学生做过实验,回家抱自己爱的人,100斤都抱得起来还转一圈,抱100斤石头肯定不行。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对人生。

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 台湾有个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因为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凤梨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后来得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拓展视野的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去国外念书,家长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世界观。这是好想法。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孩子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内向封闭的孩子。有个男孩喜欢一个女生,想约她,结果靠近女生就紧张,脸通红地吓跑了。

我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一个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摘自 《文汇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