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位父亲给即将读大学女儿的几点建议
鲁迅如何哄母亲欢喜
《战狼2》为啥火得“不像话”?
半老不老福来了
李白真的会武功
青春不是用来告别的
你在 就心安
四个信号提示血液太黏
莫入防晒误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李白真的会武功

自幼习武

李白自十五岁起就学习剑术,他曾在拜见韩朝宗时,写了一封自荐信《与韩荆州书》,其中他介绍自己:“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新唐书·李白传》之中,也有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之语。

从小学习剑术,对于李白之后的人生也是很有帮助的。李白二十多岁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历了大唐的很多地方,想必也是凭借这一身武功,才能平安行走江湖这么久。

佩剑龙泉

敢于“仗剑去国”游历四方的李白,佩的什么剑呢?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不过,在李白的诗中,经常有“龙泉”一词出现,例如在《送羽林陶将军》中,有“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出龙泉”之句;《夜别张五》有“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之句;《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有“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之语。

“龙泉”有宝剑代称之意。不过,在中国古代“龙泉剑”也是十大名剑之一,李白也可能佩戴过龙泉剑。

为友斗虎

佩剑走天涯的李白也有着侠士的性情。一年,李白遭受不白之冤,他向时为安州长史的裴宽写了一封信《上安州裴长史书》,信中他写道,自己与好友吴指南结伴同游期间,行至湖南时,吴指南突患重病逝世。恰逢猛虎来袭,李白不忍好友死无全尸,于是就与猛虎对峙,以手中之剑将猛虎给逼退了。

若不是性情仗义又武功高强,恐怕也没人能像李白这么不畏生死,做出为保全好友尸体,与猛虎搏斗的事情。

师从剑圣

那么李白跟谁学过剑术呢?据传,李白有一位师傅是大唐第一剑客,人称“剑圣”的裴旻。裴旻的武功也是高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独异志》记载,裴旻“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李白拜了天下第一的裴旻为师,他的剑术也被传为当时的“天下第二”了!

武功高强的李白除了有个著名的剑客师傅,还有一个武功高强的徒弟。在《赠武十七谔》的序中,李白写到徒弟武谔虽不善于说话,却是个讲义气的人,而且沉稳、凶悍。他听说安史之乱爆发了,就前来拜师,准备为国效力。而武谔其实武功已经很高强了,他可以深入乱军中,救出李白的儿子,李白因此写诗表示感谢。 摘自 央视百家

古人择友不交戾气之人

刘云生

《中庸》认为天下最重要的五种关系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称之为“五达道”,也就是传统的“五伦”。康熙朝大学士张英教导子弟说:择友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损友、恶友如鸩毒,如蛇蝎,一旦入口蛰肤,破家亡身,势在难免。

古人没有人格健康这说法,但在教诲子弟交友时特别注意对方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说就是心态是否平和,对于那种动不动就怨天尤人的,一定要谨慎,最好是避而远之。

曾国藩劝诫自己的弟弟说:自古以来,牢骚太盛的人必然被压抑,一辈子穷愁末路,绝不能成为这类人,也尽量不要和这类人交朋友。为什么呢?无故怨天,天道不许;无故尤人,无人能服。这样的人不仅自己不自在,还会搞得身边一切人都不自在。

曾国藩的观点可谓知世之言。古往今来的大诗人,哪怕才高八斗,心态一旦失衡,人格就会扭曲,行为渐趋乖张,最后都难逃奔窜之苦,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彭玉麟对曾国藩的见解深表赞同,告诫自己弟弟一定要心态平和,守缺耐穷,离那种动不动就指天骂地的人远一点。为什么呢?按照现代心理学,一个恨天恨地恨祖宗的人身上都有一种戾气,惹人讨厌,甚至招来群体性诋毁、攻击。

摘自 《深圳特区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