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他山之石武汉篇2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本回归 生态优先绿色崛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本回归 生态优先绿色崛起
武汉江滩美景

郑报融媒记者 陈君琰 安学军 石闯 冉小平 文 王河宁 图

立秋之后的江城武汉,葱茏毓秀,万物争荣,处处生机盎然。

带着解放思想、比学赶超的强烈愿望,带着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8月7日、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马懿,市委副书记、市长程志明率郑州市党政考察团深入武汉,详细了解武汉城市规划建设、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特色街区打造、社区党建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武汉发展的生动实践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武汉规划展示馆、光谷生物城到汉口江滩、东湖绿道……考察团认真听、仔细看、不停记、不时问、反复议、用心想。

学先进、找差距、明方向,全面提升发展谋划和工作推进水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郑州加快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时不我待,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和文件里,而是发生发展于一街一巷,也实实在在地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肩上。

谈感受

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要求。武汉,在产业发展上大步向前,但在城市生活方面,正在给市民营造慢生活的景象。汉口江滩是武汉市城市防洪与环境创新相结合的一项重点工程,通过打造滨江亲水区、绿化健身区、园艺景观区等格局,将城市防洪、景观、旅游、休闲、健身功能融于一体,是武汉市中心城区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

而改变原有机动车道的用途,升级改造成东湖绿道,供观光车和自行车通行;结合地铁建设,实施中山大道综合保护与改造工程,还原武汉人对这条街原有的味道……这些变化,在武汉市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工作人员黄玮看来,武汉的规划工作注重人本回归,值得点赞。

主干道改造 沿线景观随处可见

中山大道的历史得从110年前说起。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拆除汉口城堡,修筑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这便是中山大道的前身。

中山大道贯穿汉口市中心,早在上世纪初便是汉口最繁华的商圈,商户云集,车水马龙。

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后,市民出行有了新的快捷方式。2015年年底,武汉启动中山大道综合保护与改造工程。历时1年的改造,改造后的新中山大道开街。

开街后的道路结构、沿线景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进五路之—的江汉路段为例,全段标准宽度为40米。改造前,机动车道宽26米,双向6车道,两侧各有9米宽和17米宽的人行道;改造后,机动车道缩减为8米,两侧的人行道分扩至16米。

改造范围从一元路至武胜路,全长4.7公里,均在汉口核心路段。根据设计,改造后的新中山大道集合了“古典文艺风貌区”“新旧风貌交融区”“现代简约风貌区”,画廊、艺术工作室、传统老字号、露天开放市场随处可见。

为配合这一改造,歇业6年多的江汉路新华书店在原址恢复开业;将地标性建筑水塔周边,打造成全段的景观节点。

走进中山大道,犹如走进了一座露天的大型博物馆,承载着城市商业文化基因与人文历史胎记的特色街道,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购物。

同样,以人本回归理念改造的还有东湖绿道。

东湖是我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为杭州西湖的6倍。景区内有多个景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东湖绿道原为一条宽6米、横穿东湖的湖中机动车道。在东湖隧道开通后,机动车都走湖底隧道,为绿道改造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2016年12月,东湖绿道一期工程改造完成,正式对外开放。绿道将东湖风景区、磨山风景区等多个景点串联起来,免费供市民和游客欣赏。

据《武汉晚报》报道,东湖绿道开放头月,累计接待游客约73.4万人次,绿道内自行车共计服务约33.4万人次,电动观光车共计服务约18.5万人次。

汉口江滩已成“城市会客厅”

“大雁把人字,写在高高的蓝天上;江河把人字,写在中华大地上。”这首描述两江四岸的旅游歌曲,是对未来江滩的愿景。每天清晨,很多武汉市民习惯漫步在汉口江滩,这里已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乐园。

汉口江滩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陶杰告诉记者,15年前,汉口江滩一期工程纳入建设程序,城市核心区的长江岸线整治拉开大幕。至去年末,全市两江四岸的江滩已建成长度46.9公里、面积527万平方米的绿色滨水空间,正在建设的江滩还有约20公里。江滩已成为市民亲水休闲的重要场所和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已建成的汉口江滩简洁、宁静、大气、开敞,集城市防洪、景观、旅游、休闲为一体;武昌江滩自然、朴实,各色灌木、竹林点缀其中,形成了“简洁朴实、俊逸自然”的风格;汉阳江滩以“回归自然”为主线,营造了青草绿野、芳草萋萋的鹦鹉洲文化。

目前,武汉市水务局正在加快制定两江四岸江滩“十三五”规划,计划在整治的基础上新建扩建7个江滩公园,到“十三五”末,江滩公园总长度由目前的50公里达到85公里,面积由目前的500万平方米达到1000万平方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江滩公园,进一步提升两江四岸休闲旅游功能,将宝贵的岸线资源还给市民和游客。

陶杰说,近年来,江滩除了努力构建市民休闲生活的乐园,还承载着“城市客厅”的功能。 据统计,江滩每年接待游客逾2000万人次,在江滩举办的芦花节、低碳婚礼节、地书大赛、国际渡江节、国际风筝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武汉,感受武汉的大江、大河、大发展,江滩连续多年位列“受武汉市民喜爱的十大景点”之首。

中山大道改造、东湖绿道开通、汉口江滩化身“城市会客厅”,正是武汉未来5年工作的其中一个核心,打造滨水生态绿城,勾画出江湖相济、湖网相连、人水相依的美丽画卷。

看亮点

武汉江滩:

绿色滨江长廊勾画魅力江城

名 片

项目:江滩

简介:2001年至2016年间陆续建成的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汉江江滩和青山江滩,总长46.9公里,总面积527万平方米。

江滩是武汉的“城市名片”,是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让百年水患变为城市风景线的典范,也是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1998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对两江四岸江滩进行综合整治,2001年至2016年间陆续建成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汉江江滩和青山江滩,总长46.9公里,总面积527万平方米。两江四岸江滩突显防洪屏障、绿色生态、景观游憩、娱乐休闲的四大功能,将码头文化、桥梁文化、体育文化、防洪历史等融入景观,努力打造生态、文化、和谐的魅力江滩。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2008年)和武汉“十大城市文化名片”(2013年)等称号。

江滩绿化覆盖率达90%,近年来又推出樱花园、海棠园等精品生态游园,着力打造“芦苇飞花”景观,保护6公里原生态芦苇荡,江滩芦花被评为武汉“新花城十景”之一。江滩是武汉市“两型社会集中展示区”,建设了太阳能发电站、中水回用站、节水科技馆等“两型”示范项目,2013年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评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打造特色景点,让市民有得看。大禹神话园、码头文化广场、长江水生物浮雕等文化景观魅力彰显,新建横渡长江博物馆再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畅游长江的壮举和武汉渡江节盛况。创新文化活动,让市民有得玩。“五一低碳婚礼”“芦花文化节”“地书大赛”等已成为江滩的特色文化活动,其中地书大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地书比赛活动,获得武汉“文化创新奖”。广开惠民活动,让市民有得乐。江滩大舞台、露天电影院常年举办免费演出,法国音乐节、国际旅游节等在江滩接连上演,每年举办各类活动220余起,武汉江滩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乐园”。

江滩实行网格化管理办法,组织各类志愿活动年均20余次,志愿者参与人数300余人次,服务受众人数约30万人次,被评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

光谷生物城:30平方公里孵出千亿产值

名 片

项目:光谷生物城

开建时间:2008年11月

位置: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中心地区

简介:“十二五”期间,光谷生物城聚集了各类生物企业1000多家,其中8家世界500强,2家收入突破100亿元,102家登陆各层次资本市场。

光谷生物城,即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中心地区,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2008年11月开建,为东湖高新区继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后以“千亿产业”思路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十二五”期间,光谷生物城聚集了各类生物企业1000多家,其中8家世界500强,2家收入突破100亿元,102家登陆各层次资本市场;光谷生物产业总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0%以上,2016年生物产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该生物城已基本建成六大专业园区,分别为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及智慧健康园,即将启动建设国际生命健康园。

其中,生物创新园2平方公里,重点打造生物产业研发创新体系和总部聚集区,是国家级生物技术转移示范园区。

生物医药园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化学药制剂、诊断试剂等领域,配套中部最大专业物流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创新生物诊疗制剂及服务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园区。

生物农业园2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粮、棉、油”等主要经济作物和兽用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正在着力打造“中国种都”。

医疗器械园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激光医疗设备、高值生物材料等领域,是国家级生殖健康产业基地。

医学健康园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及智慧健康医疗服务,推进医疗产品的推广应用。

智慧健康园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信息、健康管理、医疗大数据等产业,打造华中地区智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

根据园区规划:到2020年生物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聚集企业2000家,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和创新载体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东湖绿道: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景区绿道

项目:东湖绿道 位置:武汉市东湖风景区 简介:全长28.7公里,宽6米,串联起东湖的磨山、听涛、落雁三大景区。

名 片

武汉东湖绿道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内,全长28.7公里,宽6米。原为一条横穿东湖的湖中机动车道,2015年12月进行一期改造,将原有机动车道改造成绿道。一期工程全长28.7公里,东湖绿道串联起东湖的磨山、听涛、落雁三大景区,打造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条主题绿道以及4处门户景观、8大景观节点,为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旅游景区绿道。

绿道全程禁行机动车,鼓励绿色出行,倡导都市慢生活,沿途设有各级游客驿站,可提供导览、自行车租赁及电瓶车乘坐、简餐、医疗救护、卫生间等服务,可承接国际环湖自行车等赛事。

一期绿道始于茂密的海棠、梨花林,北侧有蜿蜒的木栈道,滨水区可赏多种《楚辞》所描植物,沿线串起了多个景点。这些景点多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如鹅咏阳春、落霞归雁、湖心岛、长堤杉影、九女墩、湖光序曲等。

东湖绿道二期工程已于今年3月底开工,与一期工程无缝衔接,打造有湖城道、湖泽道、湖林道、湖町道和森林道等5条主题绿道,选线尽量成环,可供游客选择多种游玩路线。

具体而言,东湖绿道二期工程包括环郭郑湖绿道、环汤菱湖绿道和环后湖绿道三大部分,串联磨山景区、听涛景区、落雁景区、武汉植物园以及马鞍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资源,总长73.28公里(含华侨城4.6公里),其中绿道主线长41.9公里,支线长31.38公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