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调整好状态 制胜新学期
教之道
快乐悦读
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时间点
专注打磨 光华自来
《天天星期三》
潜心研学 乐于传承
《被偷走的微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调整好状态 制胜新学期
南阳路三小的学生将愿望投进“心愿时光机”

本报记者 李 杨

秋高气爽,一个新的学年又要开始了,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赶紧来听听专家、老师的建议吧,帮你调整出最好的状态,轻松制胜新学期。

家校携手 引导沟通

“我的假期作业早就做完了,一个人在家也挺没意思的,特别想学校里的小伙伴,真希望能快点开学。”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学生经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都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已经陆续在准备新学期的学习用品了。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表示,尽管孩子们有了开学的心理准备,但还是会在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早晨起床困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应的情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学综合征”。

郑东新区商鼎路一小校长王金红表示,对于这些症状,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在经历了一个暑假后,会明显感觉到孩子学习能力下降、效率不高,这些都是正常的。从假期到新学期,学生在心理上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大多数学校都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时间。

“一般刚开学,我们都不会开始新的课程,而是利用第一周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好习惯的培养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王金红也提醒各位家长,虽然每个学校都会做足工作,帮助学生度过假期与新学期的衔接,但家长的科学引导和有效陪伴也非常重要。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家长也要减少自己的娱乐性活动,减少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聊聊新学期,聊聊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新学期开始了,最好能和老师取得联系,以便了解到孩子新学期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

良好习惯 重在培养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新学期应该如何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呢?采访中,不少老师都提到,除了心态的调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非常关键。

“我们常常会发现,成绩好的孩子,学习效率都比较高,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郑师附小办公室主任车蔚红告诉记者,首先是养成预习的习惯。拿到新学期的课本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看,了解一下新学期将要接触的知识点和涉及的内容。提前预习能够让孩子在课堂上听课时更有针对性,效率也更高。与此同时,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课堂上积极和老师互动的好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家长能够多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课堂上听讲的状态,获得老师最大程度的支持。对于一些上课不爱发言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平时多为他们创造一些自我诉说、自我发挥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加大方、自信地展示自我。

“此外,养成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也非常重要,这一点也最需要家长的配合。”车蔚红表示,现在学校的作业量都不大,也很讲究科学有效性,讲究分层次,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做到认真工整地书写,这也是一种良好态度的体现。特别要注意避免‘橡皮病’,就是右手拿笔,左手拿橡皮,不经思考就下笔,随时准备擦掉重写。”她还提醒各位爸爸,一定要多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多参与孩子的教育,不要觉得开家长会、辅导孩子功课都是妈妈的责任,因为爸爸的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意志力的培养、眼界的开阔都负有重大的责任。孩子往往一下子就长大了,如果真的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后悔也来不及。

沉下心来 理性学习

升入新的年级,也有不少家长关注一些重要的过渡阶段和新的转折点,为此记者也采访一些专家、老师。经验丰富的老师表示,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一时期要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与学习习惯辅导,使得孩子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心态上得到全面发展。而三年级是小学课程转化的重要年级,课程内容从培养学习兴趣转向大量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孩子往往不能及时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加上训练的不足,会出现遗忘、理解混乱等现象,所以提前让孩子适应中年级的学习尤为重要。

而由小学升入初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中学和小学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都有很大不同,相比之下,老师的监督和管理会弱化,因此需要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尊重同学。”马寨一中校长张伟民表示,中学阶段的学习压力更大一些,在学习渠道上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而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余时间要积极主动汲取知识,对课外领域进行延伸和探索。

而对于即将升入初三,面临中招考试这一转折点的学生,张伟民的建议是,一定要沉下心来,消除浮躁,理性学习。尤其是在课外辅导班的选择上,一定要理性,不能盲目跟风,切不可急功近利。要明白只靠突击是不可行的,更重要的还是要回归课本,提高校内学习的效率。他还提醒各位家长,要以平和心态和孩子一起面对新学期的生活,不要显得过于紧张,以免无形中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压力,一定要相信学校,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