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成都范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成都范本
太古里将成都的文化精神注入建筑群落之中

郑报融媒记者 刘春兰 覃岩峰 王亚平 文 宋晔 图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古代描绘成都的诗歌激发着对历史成都的审美想象,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在这里挥毫泼墨,留下千古余香的篇章。

城市发展离不开文化进步,观念进步离不开文化浸润。从宽窄巷子、春熙路到远洋太古里,从过去到未来,记者一行在成都处处都能感受到本土与国际接轨、文化与时尚交融的气息,一如既往地传递着成都的城市气质,表达着成都的文化自信。

谈感受

古今情怀筑牢成都文化自信

城市气质的练就,绝非一日之功,须岁月轮回、光阴辗转,才能沉淀而出。

成都远洋太古里位于春熙路商圈的东部边缘,区间店铺运用了钢结构而非水泥,装修各异,却又保持了统一的巴蜀风格,即使不爱逛街的你,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品味一番。

GIVENCHY的独栋概念店,店铺整体设计以西方现代主义糅合中国古典气质,更融合了成都大慈寺地区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风貌,搜集了6栋老建筑的废弃砖头砌筑而成;时尚大牌GUCCI坐落在最显眼的位置,有质感且通透的玻璃幕墙,在夜晚展露的那一面似乎更美;HERMES耗资4000多万特地从葡萄牙空运到成都的外墙石材,在夜晚发出橙色光……

若论这里最不同之处,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区内,建于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的大慈寺宁静依旧。“建设之初就要求所有建筑高度均不得超过大慈寺的最高高度,大面积以灰瓦为主色调的坡屋顶,和寺庙红墙形成对比,如果从空中俯瞰,远洋太古里的动线设计亦是围绕大慈寺呈现出U型,被分为’快里’’中里’和’慢里’。”成都远洋太古里物业营运副总监马泽丹介绍说,太古里践行了快慢呼应、文化传承、空间共享、永续都市的规划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户外空间关系,呈献出一个由街道、里巷、广场交错组成的都会休闲中心。

能与老成都、古建筑、商圈进行充分融合的远洋太古里,也是国内Lifestyle Center中的佼佼者。

太古里的地下则有熟悉的商场的味道,但又不尽相同,你若抬头仰望,会有特别发现,比如有些区域故意做旧,有的地区则有特殊的地域风格设计。不得不提的是,一个4000平方米、纵线达100米的方所书店。在这里,遇见装进文艺里的生活,高低纵横的廊桥、书品与精致的生活摆件、咖啡、展览空间等融为一体。人们沉浸于此,肆意享受休闲时光。

据介绍,现在的太古里每天都有数万计人流量,暑期高峰甚至日均达十几万。站在穿越古今的太古里街区,你很难想象在2010年之前,成都甚至没有高端购物中心,只有老牌百货店,王府井百货、百盛等等,随着远洋太古里等新形态商业中心的开业,吸引世界一流品牌不断入驻,其中不少都是“中西部首店”。

这样创新形式的街区悄悄改变了成都人对于“逛街”的定义,定义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每一场展览和活动,每一位游客以此为背景晒出的照片,都在推介着成都的底蕴和气质。

文产融合塑造城市独特印记

成都熙熙攘攘的车流与人流,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对于成都人来说,文化自信不仅仅来自传承,还在于周而复始的创新,敢于吃螃蟹的精神。

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是西汉大儒扬雄故里,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个农家乐在此诞生,成为市民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中乐享青山绿水、实现城市农村和谐发展、共生共赢的成都范本。

踏入农科村,青砖灰瓦白墙间,绿树成荫,沿小路前行,这里一户一院,一园一景,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盆景艺术巧夺天工,一片片竹木葱郁,一处处小桥流水,一座座川西民居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农科村工作人员介绍,1986年,郫县农科村人徐纪元在自家的农家院落里创造出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开创了全国休闲度假旅游新模式。数年间,农科村徐家大院从一栋红砖青瓦房发展到现今的酒店式五星级农家乐,多次被国内外媒体专题报道。

农科村在游客眼里是个“没有围墙的公园”。走在村中可谓移步换景:徐家大院里,四代农家乐诉说着农家旅游的发展变迁;中华盆景园里,盆景桩头展示着川派盆景的博大精深;静香园里,紫薇篱笆、梅花小亭、海棠花廊,幽香恬静,园如其名……乡俗符号、传统元素巧妙搭配,田园乡趣、农家庭院精美组合,春天海棠盛开、秋季金桂飘香。耕耘桥、子云廊园、农耕文化园、天府灌溉山水长廊、豆瓣豆花坊等“农科十景”,展示着汉赋蜀学、天府农耕和灌溉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记者了解到,今年成都两会提出,今后五年要深度挖掘成都作为全国十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大力弘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有文化,加强古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里、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加大天府文化品牌打造和营销力度,精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城市形象推广,高水平建成成都中心、天府中心等城市文化地标。

激发文化创造,立城市之品。成都将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文创产业集聚区和文创产业带,打造一批重点文创产业园区和文创特色街区。推动文创产业跨界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新兴文化业态,推进传统文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音乐、文博、设计、动漫、影视、传媒、文学创作等为重点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目标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城市”,一路走来,记者了解成都文化、产业、双创等体系发展,探寻成都跻身国家中心城市的蓝图美景。

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到2030年,重庆、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将明显增强。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不久前,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表示,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用好驻蓉机构和国际友城资源,深化拓展国际合作;用足国际空港和国际铁路港“两港”资源,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城市;用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经济外向度。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用10年的时间,完成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城市、亚洲内陆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创新型城市、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国际生态宜居城市五大任务。2025年的成都将实现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5%,利用外资实际到位额达到15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数达到300家,境外游客入境人数达到850万人次,驻蓉领事机构达到2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000亿元。

从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至今,成都的“国家中心城市”速率日益加快:从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到全日制本科生凭毕业证落户;从发展66个重点产业园区(聚集区)到建设四大产业新城,重磅消息接踵而来。据悉,成都市发改委已着手编制《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行动计划》,为成都重塑经济地理规划行动方案。

显然,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号角声声中,成都,这颗镶在祖国西南的璀璨明珠,将凭借这一时代机遇再一次掀起了开放发展的大浪潮。

看亮点

远洋太古里: 以现代诠释传统

远洋太古里位于成都市中心,总占地面积74000平方米。由太古地产和远洋商业共同打造,包含一座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一家拥有100间客房、由太古酒店管理的都会风尚酒店——博舍,配有42间客房的服务式住宅以及47层高的国际甲级办公楼——睿东中心。

坐落于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大慈寺片区,成都远洋太古里秉持“以现代诠释传统”的设计理念,将成都的文化精神注入建筑群落之中,这座城市的色彩与质感,成都人的闲适与包容,点点滴滴的地域特色都在房屋、街巷、广场一一呈现。

不同于传统的室内购物中心,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建筑设计独具一格,以人为本的“开放里”概念贯穿始终。通过保留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再融入2~3层的独栋建筑,川西风格的青瓦坡屋顶与格栅配以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成都远洋太古里既传统又现代,营造出一片开放自由的城市空间。

在深刻理解成都这座城市以及当地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远洋太古里首创“快里”“慢里”概念,并精心选择品牌和业态创造出“快耍慢活”的全新生活方式。

“快里”主要是国际奢侈品牌,“慢里”则包括户外就餐体验、咖啡店和生活方式,中间则辅以时尚品牌为主的“中里”作为过渡区。

自开业以来,共吸引了超过300个品牌入驻,其中包括众多品牌的旗舰店、体验店与概念店。

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 开创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友爱镇农科村位于成都市郫都区西部,是西汉大儒扬雄故里。全村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余亩,辖11个社,686户,人口2332人,人均耕地1.02亩,花木种植面积2300余亩,核心景区占地800余亩。

农科村开创了乡村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先后荣获“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镇”“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获得四川省唯一“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成都市首批特色示范镇”殊荣,被列为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农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现有乡村酒店(农家乐)36家,其中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22家,景区以观光、休闲、体验、赏花为主要特色,2016年接待游客275万人次,旅游收入1.82亿元。

成都规划馆: 了解成都的窗口

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锦晖西一街88号,是对外展示成都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重要窗口,充分体现成都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发展理念。

成都规划馆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布展面积12000平方米,共四层。一层为大气美观、具有成都文化底蕴的接待大厅;二层综合展示人文成都、全域成都、生态成都、城市历史记忆和城市发展足迹;三层集中展示产业成都、宜人成都及城乡统筹;四层为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展厅,充分展示天府新区“三位一体”、“四态合一”、“产城融合”、宜业宜商宜居特点。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